年终考核心得体会合辑

时间:2022-05-14 17:56:02 浏览量:

【篇一】

临近年终,各项年终考核又如期而至。年终考核是各级各部门的规定动作,是对一个地方、部门这一年工作的成效检验,是总结工作经验、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方式。毋庸置疑,年终考核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些却偏离了方向,出现形式主义的倾向。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谓是复杂多样的。可能是迎接上级考核的单位多、时间紧、任务重,导致“走马观花”式的检查督导,缺乏深入调研走访的实干精神,还存在一味地强调“台账痕迹”,导致“凭痕迹定成绩”的现象存在。如此一来,一是会让基层干部疲于应对,并将主要精力用在“接待、汇报、陪同”上,另一方面会出现恶补台账来为工作“美颜、上色“、剪拼材料来“凑数”。

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背离了年终考核应有的本意,更容易让干部滋生应付、虚干的心理,甚至产生重面不重本、留痕不留绩的浮躁作风,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在我看来,年终考核工作必须要谨防这些形式主义的出现。

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打破简单依赖“痕迹台账”的形式主义。有些问题虽表现在基层,但根子在上面,说明有的考核不科学,不能从实际出发。实际中要带着问题去考核、带着重点去考核、深入一线去考核,要用脚多沾泥土、用耳多听民意、用眼多看现场、用闹多想原因,透过台账的背后找问题,看成绩,努力实现考评考核的科学化、精准化、实际化。

另外,要从思想上彻底清除“痕迹台账”背后的作风问题。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改进台账资料管理方式,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涵养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守考核“初心”,落实考核“使命”,以“实干”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真正把时间集中在基层发展最前沿,把精力集中在解民忧、纾民困上,谨防年度考核中出现形式主义!

【篇二】

年关将至,又到了各地“亮成绩”“迎考核”的时期,年底考核作为检验干部工作实绩、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抓手,考得准不准、实不实,不仅直接影响干部的工作态度,更影响整个单位乃至地区的政治生态。结合近日中组部印发的《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笔者认为必须要采取更多的“硬核操作”来确保年底考核真正发挥出“指挥棒”的作用。

少些“预定路线”,多些“临时起意”。“预定路线”都是“光亮处”,都做足了“预备课”,热衷于按照“预定路线”来检查考核,表面上看是方便省事,实质上却忽略了不少潜在的问题,不仅是“虚头巴脑”的真实写照,更是披上了“形式主义”的外衣。因此,必须要摆脱“预定路线”的“固定套路”,多一些“临时起意”,由考核部门掌握主动权,不提前告知具体时间、不按照提前安排的“光鲜路线”,多看看“别处的风景”,发现更隐藏的问题,把考核的“触角”延伸到工作的每一个角落。

少些“专项汇报”,多些“现场走访”。要增强政绩考核群众参与度,是这次政绩考核通知文件中的一大亮点。尤其在对一些涉及民生福祉的工作考核中,如何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这迫切需要我们的考核部门多到基层一线去走访调查,广泛听取有一定知情度关联度服务对象的意见。用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专项汇报”中的亮点成绩,用群众的建议意见去发现“专项汇报”中的潜在问题。少看成果展,多见具体事,少开座谈会,多听群众声,把评判的“尺子”交给群众,让我们的工作经得起时间、实践和群众的考验。

少些“标准答案”,多些“因地制宜”。每年年初,各地都会出台条目繁多、指标明确的考核明细,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而这些考核明细也就成了年底考核的“标准答案”。“标准答案”的制定本是为了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考核部门的工作人员往往不顾当年当地的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盲目地加扣分,看似“铁面无私”,实则“纸上谈兵”。比如受年初新冠肺炎影响,有些地方的经济指标完成确实比较困难,如果还是乱用考核的“条条框框”,势必会影响党员干部干事的积极性,不妨多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化、人性化地适当调整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真正做到考准考实。

年底考核本就是一次“政治体检”,必须要探到真问题,找到真办法,看到真成绩,“考”出改革的实效,“核”出工作的实绩。这样的考核才能做到公平公正,考核结果才能让下级单位心服口服,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群众心满意足。

【篇三】

转眼又到了年底,专项工作总结、考核汇报材料、单位全年总结……各种材料如期而至。按理说,岁末年终以真实、负责的态度在盘点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无可厚非。但却总有些单位喜欢在这几页纸上“大做文章”。

有的奉行“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良策”,对成绩大肆渲染、对问题回避不谈、对计划点到即止,甚至不惜“注水”、抄袭,把工作总结打造成整个单位的“面子工程”;
有的习惯琢磨“笔下功夫”,不纠结材料内容是否囊括重点、亮点工作,只纠结大小标题是否对仗工整、遣词造句是否文采飞扬,干货不足、“八股文风”却浓烈之极……于是,为了写出一篇“拿得出手”“非常像样”的总结材料,一些基层干部在忙着为年底各项考核工作做准备的同时,还要闯过写总结这个“大难关”,加班加点想标题、绞尽脑汁谋亮点、煞费苦心整结构,可谓是“难上加难”。

少数责任心不强或实在疲于应付的基层干部,不得不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将目光投向往年及兄弟单位的材料,将其改改时间、改改主语以挪为己用。甚至直接在网上求助范文模板、代写服务。这也就不难奇怪为什么总能出现不同单位材料雷同、“开封指导漯河工作”“邯郸学步青岛”等公文抄袭闹剧。

避虚就实、华而不实的所谓“漂亮总结”,不仅难以客观反应全年工作实效、无法将存在的问题分析透彻,也不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好的思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助长了弄虚作假、工作不实的不良作风。追根溯源,还是形式主义作祟。

文风体现作风。在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中明确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并将今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年底将至,是否能减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是评判减负成效的重要依据。如果年底总结到最后成了困扰基层干部的“年底纠结”,如果只有秀成绩、造亮点的年底总结才能算“过得了关”,这显然与“为基层减负”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

让年底总结变得不再那么“难”,还需多方面共同发力。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对总结本身有正确地认识。明确这项严肃的程序性工作,对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做好新一年的工作计划,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掌握全年情况的前提下,写出一份有干货、有温度,对下一步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总结材料。

另一方面,领导机关尤其是有考核职责的单位必须端正指导思想。要转变考核方式,避免把总结材料视作衡量下级单位工作成效的唯一依据。要善于深入考察实情,树立重实绩实干的鲜明导向,将那些可以不总结、不考核的项目予以“瘦身”,对那些必须要总结、考核的,明确字数和频次适当限制。同时,要加大问责力度,对材料不实、抄袭注水、过度雷同的行为严肃问责,彻底挤干“漂亮总结”中的水分,坚决摒弃形式主义作风。

【篇四】

年底将至,各条线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各项工作也将进行年度考核。年底“交卷”,不仅是对一年工作的梳理,更是对每项工作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下年度工作的计划和提升。面对年度考核,我们要确保重“实”避“虚”,“实”即真实,“虚”即虚假。

年底“交卷”重“实”避“虚”必须情系民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区工作的中心就是民生,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居民的美好生活。为解决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每项工作;
将每项工作提升到人民福祉的高度而努力奋斗,才能避免形式主义和杜绝虚假上报。因此,年底“交卷”重“实”避“虚”必须情系民生。

年底“交卷”重“实”避“虚”必须功在平时。各项工作只有在平时落实到位,才能确保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的真实有效。如果平时工作不扎实而持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考核前,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那就会为了完成任务而手忙脚乱,弄虚作假。因此,要树立功在平时的工作态度,将各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到位,做好台账资料的记录,在年度考察时必能从容应对。

年底“交卷”重“实”避“虚”必须深入一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区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就是居民群众,只有深入一线走访才能确保民情日记、网格事件、人房关联等工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只有深入一线开展活动,才能确保每项活动开展的效果和意义;
只有深入一线调查挖掘,才能发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只有记录最真实原始的数据,才能够给出真实的答卷。

人民群众是年度“交卷”的最终审阅人,要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就要杜绝形式主义,重“实”避“虚”,必须情系民生,功在平时,深入一线,这样每年的各项工作才能得心应手,年底的“交卷”才能胸有成竹!

【篇五】

年底考核是检验干部实绩成效、提升工作能力、激发工作干劲的重要抓手。但在有的地方,年终考核热衷于“预定路线”,依照“材料资料”打分评比,表面上看是方便省事,实质上却忽略潜在的问题,不仅是“不重实践”的真实写照,更是披上了“形式主义”的外衣。因此,年底考核必须避免走形式、走过场,多看“别处风景”,多问“无关人士”,切实延伸考核触角,摸清干部真实成绩,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要合理制定项目,杜绝“标准答案”。为了量化基层考核,有的地方出台条目繁多、指标明确的考核明细,少则几十条,多则上百条,而这些考核明细也就成了年底考核的“标准答案”。“标准答案”的制定本是为了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但实际中,会滋生为考核而考核的观念,只要分值高的、上面抓的、要加分的就努力干,别的工作可以随意地干;
有的还会存在分值拿满后就万事大吉,可以“歇歇脚”“停停步”,存在指标完成前、指标完成后截然不同的工作状态,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减少“标准答案”项目,更不能生搬硬套,盲目加扣分,而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化、人性化地调整考核内容,全面客观地分析背后存在的原因,真正做到考准考实。

要功夫下在平时,杜绝“临门一脚”。“临门一脚”的现象在“考官”与“考生”中都存在。一是基层“考生”,为考好成绩搞年终突击,甚至是搞“形式主义”,把台账、总结、资料做好看,应付检查。二是上级“考官”,因短时间考核较多单位,基本上一天检查一两个单位,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检查,除去来回路途、就餐休息,就是“临门一脚”的功夫完成检查。解决“临门一脚”的问题,要在改进考核方式上下功夫,打破“平时不算账,年终算总账”的现象,不能年终考核“一锤定音”,把考核扩展到全年,制定相应的“月考核”“季考核”计划,既看“平时表现”,也看“年底情况”,倒逼被考核单位把功夫下在平时,杜绝“临门一脚”现象。

要挤干形式水分,杜绝“材料政绩”。当前,有的奉行“干得好不如写得好”,习惯琢磨“笔下功夫”,对成绩大肆渲染、对问题回避不谈,搞材料“注水”,总结抄袭,不看实际情况如何,只管标题是否对仗新颖、博人眼球,遣词造句是否文采飞扬、辞藻优美,为了“材料政绩”加班加点、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究其原因,还是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问题作祟,如不及时制止,会滋生“造假歪风”,实属不可取。文风折射考风,必须挤掉掺入其中的“水分”,考核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成绩不夸大、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善于发现基层材料的不实成绩,敢于指出问题症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好就是好、差就是差,绝不姑息面子。对搞“材料政绩”的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问责一起,切实警醒大家以实绩为导向,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做出成绩。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年终考核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