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征文共

时间:2022-04-20 18:42:12 浏览量:

【篇一】

小时候,看到老师站在讲台上给我们讲课,就觉得教师这一职业多么的令人向往,将来我要是能当一名教师,那该多好啊!于是,在作文里写《我的梦想》,我稚嫩的笔尖不止一次动情的写着我的教师梦。

然后,梦想与现实总是有一段距离。高考时,由于种种原因,高考志愿书上,我填报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看着自己的选择与儿时的梦想渐行渐远,也曾失落,也曾迷茫,但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大学毕业,进入了一家公司,原以为,这辈子工作生涯就要在这家公司度过了,梦想终究是梦想了。然而,2014年,在我的努力下,通过了招教考试,兜兜转转,百转千回,终于走上了三尺讲台。

当我第一次站上讲台,面对台下一张张纯真稚嫩的笑脸,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我的心瞬间就被触动了,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我知道我开始踏上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育人之路,我开始真正的去思索教师这个行业的意义和真谛。

有人说:“幸福是亲人温暖的怀抱;
是爱人永不褪色的深情;
是朋友发自内心的关爱。”如果不是做老师,这也许就是全部,可教师这份职业,让我对幸福还有别样的理解:幸福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每天都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分分秒秒,享受孩子的童真童趣。在这种享受中,我懂得了对教育过程和生命时光的体验,同时也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班里有个孩子叫张益轩,性格比较内向。通过与家长交流,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一天的晚自习,我进入教室辅导,给学生布置好任务之后,我在班级里巡视,走过他身边时,我发现他的外套开线了,就询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他自己不小心勾住桌角弄破的,他家比较远,天已经黑了,爷爷奶奶来送衣服也不方便,山上的十月,寒风侵袭,看他冻得瑟瑟发抖,我赶忙回到宿舍拿来针线,帮他缝好。他穿着缝好的衣服,腼腆的笑了。接下来的周日,他奶奶来送他时,专门找到我说:“孩子说是您帮他把衣服缝好了,说您对他特别好!”从那以后,他在我的数学课上,明显比以前专心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性格也慢慢的开朗起来。

孩子的点滴进步,与我而言,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种财富也让我感到别样的幸福!

在我的学生中,寄宿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平常和家长见面机会少,下课的时候我喜欢和孩子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不仅爱他们的优点,也包容他们的缺点。把他们当朋友,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与孩子将心比心,以心交心。

班里有个叫张筱婕的女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不错,非常喜欢画画,有一次上数学课,我发现她头低下,手放在抽屉里,我走过去一看,她正在画画。我很生气,拿走了她的画,让她下课来办公室找我。下课了,她到了我的办公室,我问她为什么要在课堂上画画,她眼圈一红,“我画的是我妈妈,我想我妈妈了。”说完就哭了。当时,我看着她,想想,她才刚刚7岁,本来是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却早早的离开父母,开始了寄宿生活。于是我就告诉她:“每个小朋友都想每天和妈妈在一起,老师也想。但是,你比老师棒,老师上初中开始住校,还天天哭鼻子。想妈妈了可以画妈妈,老师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有时间咱俩一起画!”她擦干了眼泪,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出黑板报的时候常常让她帮忙,发挥她的特长,她也特别积极,下课了也喜欢跟我聊天,说她家里的事情,我也会把我学生时代的经历跟她分享。学期结束,她也送给了我一幅画,上面写着“老师,谢谢您!”

时光流逝,不知不觉已是我从教的第五年,五年的教学生涯,忙碌中伴着充实,奉献中牵着良知,平凡中感受着快乐,这就是我的生活写照。尽管这份工作很辛苦,有时还会伴着无奈和沮丧,但它带给我的心灵慰籍和快乐,也是教师生活中最鲜活、最美丽的。

我骄傲,我是一名教师!蓦然回首,五年的教学生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淡的教学生涯中,一颗颗真挚的童心鞭策着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会坚定的踏着这条梦想之路,点燃青春之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篇二】

人类文明史,煌煌数千年,教师的存在,则是贯穿始终的。人类繁衍之初,父母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教会孩子生存技能;
一些长者、能人则传授知识技术、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和行为准则,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教师”也就担负起了传承文化、教授技能的任务,并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职业。从《尚书》中“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再到后来,私学兴起、百家争鸣,为师者真正在做“传道授业解惑”之功。纵观历史长河,教师地位总体位于“天、地、君、亲、师”之列,是受人尊敬爱戴的。

在古代,无论是外在的社会定位,还是内在的修身准则,都将教师视为道德的楷模和学识的标准,“为人师表”者无不以近乎苛求的态度来要求自己,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就秉持“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观点“每日三省吾身”。如果这是对教师做人“修身”进行约束的话,那么朱熹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则可以作为教师对待学问的态度。可以说,古代教师在师德方面做的非常完备。

然而,当今社会,教师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现实世界里,既要面对衣食住行的困扰,又要抵御物欲横流的诱惑,想要淡泊宁静、甘于寂寞,没有超强的定力和对职业的强烈使命感,是很难守住一方净土,“出淤泥而不染”的。因此,也就不时会有一些害群之马的丑恶行径见诸报端,虽然这只是广大教师行列之中的个例,但面对这些师德败坏的现象,如何内省自身,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却是每一位为师者必须认真思索并努力践行的题目。

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在同北师大师生座谈讲话中,提到了教师要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全面概括了新时代教师们所应具备的几方面素养。

如何能够做到“不忘初心,立德树人”?身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我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1、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好老师,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其实是在真正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才有的信念。在师范学校读书时,仅仅在理论上了解了教师职业的特点,但并没有切身的体验,也没有形成发自内心的信念。直到面对一双双清澈、单纯、充满渴求、充满崇拜的眼神之后,内心的自豪感才油然升腾,尤其是当做完一个优美的动作示范,同学们不由自主的发出赞叹声后,更是感觉自己像明星一样光彩夺目,也更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荣耀。但是,这种新鲜感是不持久的,随着日复一日的上课,已不再为收获的掌声而骄傲,也不再为学生的崇拜而沾沾自喜,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积淀已久的成熟与稳重,是一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责任与使命。尤其是每听到国民体质下降之类的消息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便充溢心胸,“天下兴亡,我有责任”,竭尽全力做好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掌握适宜的健身技能、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便是我坚定的理想信念!

2013年开始,我在教学之余承担学校武术运动队的训练工作,由于我校没有体育专业,很多人从来没有接触过武术,而武术运动的特点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基本功,因此只有笨鸟先飞,除了每周三次训练课以外,假期还要加班集训,酷暑时,汗如雨下、蚊蝇为伴;
严寒时,冰天雪地、朔风如刀,其辛苦可想而知。彼时由于爱人工作忙,孩子尚小,且家住市区东北角,因此每次都是骑着电动车不断穿梭于城市的对角线上,沐风栉雨、戴月披星,不可谓不劳累,然而,为了自己的信念,累却快乐着!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那一年的河南省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我们校武术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2、提升高超的道德情操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是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70年代出生的我,秉承着那个时代的特点,有理想、有责任、忠诚而朴实。从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尤其是古人“修身齐家”的理念,注重培养个人的内涵修养。

在课堂上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任教理念上,也坚持“身教”胜于“言传”,无论是在上课守时方面,还是上课着装方面,亦或是言谈举止方面,都会时刻注意教师的形象,“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生活中能见义勇为、勇斗歹徒,曾经三次挺身而出,擒获盗窃分子,尤其是2016年在单人擒获盗窃分子的过程中,帮助群众挽回数千元的财产损失,虽然过程中自己也有受伤、有衣物毁坏,但依然无怨无悔,2017年我被学校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另外我还经常捐资助人、热心公益,曾经多次通过“水滴筹”等形式为危重病患者捐款,多次为福利院儿童捐赠衣物、图书、玩具等。我相信,只有自己做到“修身”,才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们的道德品格,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做到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

3、磨砺扎实的知行学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以往的观点里,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各种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因此教师必须要边教边学,以源源不断的活水来保证自己知识的更新,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创造性的解决新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教师有一种偏见,认为体育老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理论知识欠缺。诚然,这是由于他们不了解体育教学特点所致,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确须加强理论素养,以打破偏见,树立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要求老师必须要亲身示范,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另一种独特的语言——肢体语言,这也是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主要区别。这时我们的动作展示就是我们自己的名片,在理论讲解之余,再配以动作示范,其精湛的技术、优美的姿态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由衷的崇拜,并领略到该项目的魅力所在,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我会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加强技能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同时,还会大量阅读业务之外的各种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做到理论实际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平时除了上室外技术课之外,我还承担了公共艺术部《中国侠文化》的理论课任务,为学生讲解中国传统尚武精神与侠文化的演变。另外我还负责体育教学部网站的维护、更新、以及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在学校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上,我担任“安工竞赛网”的采编、撰稿、发布等工作。我相信,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全能人才,一个能“落地生根”、知识丰富的多面手。

4、充满亲和的仁爱之心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单纯的功利思想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而育人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宽仁慈爱、谦逊平和是教师的心灵根基,教师在角色定位上不仅要突出“引路人”的身份,还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以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尊重每一位学生,将爱心甘霖播洒于学生心田,只有这样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才能保证莘莘学子在心灵上“不干涸”,健康茁壮地成长。

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在平时授课时并没有像传统的师生关系那样严肃,而是像朋友般相处,比如在课前热身时和学生一道做游戏、学生脚抽筋后亲手为学生按摩、对于协调性较差的学生没有歧视和排斥,而是更加详细的辅导学生练习等等。一方面以自身的业务水平获得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与学生坦诚相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并帮助他们的困难。有一次一位同学因为协调性差、掌握动作较慢,虽然一直很努力练习,但临近考试时太极拳动作一直没练好,于是我又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单独辅导,直到他能熟练完成为止,后来这个学生连声表示感谢,说:“非常感谢老师,我也没什么表达心意的,我家里的特产就是玉米面,下次我给您带点吧。”当时我听了就感到鼻子一酸,告诉他说:“千万不要这么想,老师教学生是应该的,看到你们能够学会,其实老师心里也非常高兴,希望在其他课程上也要认真学习,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通过自己的实力取得好的成绩。”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担子上“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民族的未来”,可谓任重而道远。为了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在时代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恪守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我想说,我争取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守住心灵的宁静,做好教育的基石,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不仅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而且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

【篇三】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浅谈本人的体会。

我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至今已有17个年头,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以这样一句名言来要求自己,那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下面我从“身正”和“学高”谈谈我的体会。

一、“身正”

“身正”是教育的关键性因素。传播知识的教师,与市场上售卖商品的人不同,商贩的人品不至于影响他人对商品本身的评价,而知识的传递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师人格和品德的影响。在我们上本科时,我们就在议论那些老师有品德,那些老师品德不好。德高望重的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特别是传授的道理,能很顺畅地流入学生心田,其传播效率可以说同老师的道德水准有正向相关的关系。无论在启蒙教育阶段,还是在大学教育、研究生教育阶段,都是如此;
只不过在初级教育阶段的儿童,是通过对老师形成的喜不喜欢的总体情感体验发生作用,而高级教育阶段的大学生、研究生,则通过对老师人品的价值评价而发生影响。当教师阐发思想精神、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时,自己是否“身正”,对效果更有决定性作用。

每次上课时,我都穿着大方得体的衣服,走上讲台,不画浓妆。每学期新生的第一节课,我在课堂上讲我自己的交友原则,我喜欢和有正能量的人叫朋友,远离垃圾人。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人对本国政府不满意,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中国和中国周边这些国家中,我们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改善民生的力度是最强的。缅甸这个国家很多年仍然处在战火纷飞中,老百姓流离失所;
印度政府效率太低,印度的火车很吓人的;
朝鲜人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在1997年朝鲜还发生了大饥荒,据联合国统计,至少有十万人在那次饥荒中丧生;
美国对苏联和平演变,使苏联分裂成好些小国家,国力大大降低。所以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国家,拥护本国政府。不要去相信什么全能神教,不要去参加反对政府的一些地下组织。

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
自己要率先做到。我个人每天尽量做到提前十分钟进教室,不迟到早退;
要求学生不玩手机,手机处于静音状态,上课时我个人的手机也是处于静音状态。进了教室后,打开教学课件,在教室里走一圈,检查学生中是否还有人在聚精会神地看手机,如果有,就提醒个别学生吧手机收起来。

二、“学高”

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以科学的施教方法,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如果老师在讲课时都不能把解题思路讲清楚,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只是老师自己理解,那学生会瞧不起老师。上课时我掌握好“火候”,备课时先把书上例题做一遍,讲课时先讲简单的例题,再讲难度高的例题。讲完例题后,问问学生有没有听懂,有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这道例题,就再讲一道同样类型的例题。有些例题,教材上只有一种解法,而且解法繁琐,我会先讲的更简洁的解法,再讲教材上的解法。每届学生中,总有些学生入校就有考研究生的准备,他们会研究难题,遇到不懂的考研难题求教于老师,我从没有拒绝过。我会发现,在课间十分钟这些问我难题的学生总是抢着擦黑板。

教师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师德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嘴巴上和书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使师德规范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热爱学生,许身孺子,甘当“蜡烛”与“春蚕”,以育人为己任,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篇四】

2018年5月初,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培训中,有位教授提出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当老师?是心之所向,是无奈之举,还是权宜之计?听到这个问题,我的思绪回到了儿时。

母亲是一位有着超过3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一两岁起,我们兄妹三人就随着母亲生活在校园中。那个学校很小,师生不足百人。因为离我家所在的村子有一段距离,也因为母亲教书好,学校给了我们一间小房子,成了我生活了整整十年的家。学龄前,校园就是我的乐园,深深的草丛是捉迷藏的好地方,高高的梧桐树上绑根绳子就成了秋千,有的时候还会悄悄溜进教室,坐在讲台边上,看着母亲给大哥哥大姐姐们讲课,心想母亲好厉害啊,什么都知道。上学后,教室就是我的家,母亲就是我的老师。当时母亲还是民办教师,一个月十来元的工资,勉强糊口。善良的村民感激母亲对他们子弟的辛勤教导,也怜悯母亲的艰难,每到蔬果成熟的季节,总是能在屋子门口看到一篮子一篮子的西红柿、黄瓜、卷心菜……间或还有些酸杏子、毛桃子等等当时难得的美味水果。母亲走在村头,遇到的老老少少,总会恭恭敬敬地喊一声“茹老师”,这时母亲脸上的笑容总是灿烂无比,似乎生活中所有的艰辛在那一声称呼里烟消云散。也许,从那时起,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教师的影子:原来当老师这么受人尊敬啊。

终于,大学毕业后,我也成了一名教师,并且是大学教师。似乎除了当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虽然大部分大学同学都去了外贸公司。一眨眼16年已经过去,第一次上课的情形我还历历在目:刚刚毕业的我看上去和学生差不多(实际上真的差不多),假装镇静地走进教室,问一位学生:今天是上英语课吧?(怕自己走错教室。)他看了我一眼,指了指旁边的座位,说:“是,你坐那里吧。”我尴尬无比,走到讲台上时腿都在发抖,不过开始上课时,我用流利的英语讲授了精心准备的内容,看到学生眼中那种由不可思议到崇拜到认真倾听的神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原来当老师很简单啊!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当老师并不简单,当好老师更不简单。首先是知识的储备。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从小耳熟能详的话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何况这瓢水怎么样才容易喝下去也是个问题。其次是与学生的关系。一届届学生各有特点,一班学生也各不相同,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不让学生荒废了时光?于是乎,课前的反复琢磨,课后的认真反思,课余时间与学生的畅谈成了我工作最初几年的常态。登上讲台就感觉到热情四射,一节课没有讲好就会懊悔好久。原来当教师很快乐啊。

慢慢的,成了家,当了母亲,很大一部分心思转移到了家庭中,另外95后乃至00后的学生成了主体,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与以前的学生相比,思想更活跃,但规则意识薄弱,师生关系不如以前密切,课堂比较难以管理。时间久了,原来的热情燃烧殆尽,上课成了完成任务,教书为了养家糊口。偶尔的大学同学聚会,看到那些到外贸公司的同学宝马香车,周游世界,而自己不至于锱铢必较,但也得精打细算,心理难免产生自卑与不平衡。原来当教师很无奈啊。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不忘初心”四个字。所有的无奈、所有的不快顿时像被闪电击中一样灰飞烟灭。去他的香车宝马,去他的周游世界,我为什么当老师?是为了腰缠万贯挥金如土?是为了去看看那么大的世界?不是,都不是。我之所以当老师,是为了实现骨子里的梦想,是为了像母亲一样教书育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这就是我的初心。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就是要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意味着选择了清贫与清高。作为高校教师,高级知识分子,我们更应有文人的骨气,学者的自豪,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我们同样不能为了满足物欲而失去操守。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应该作为道德的垂范,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看到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追求,此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空洞的说教只会激起学生的反感,而率先垂范则会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学生,我们要充满仁爱之心,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慈母,如严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激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对知识的追求。

三尺讲台,走过春夏秋冬;
三寸粉笔,书写无悔人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才能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才能在离开讲台之际回眸一笑,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书写漂亮的一笔。

【篇五】

“工匠精神”象征着的是一种精致的文化内涵,它包含严谨认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精湛高超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工匠精神成为中国众多行业学习和追崇的职业精神。

何谓教书匠?目前对教书匠的出处并没有专门考究。在百度查阅,其解释为:教书匠指教师,是建国后对教师的蔑称,也用作谑称。当前对“教学匠”看法褒贬不一。曾有人指出,为师不为匠,认为匠人面对的是木头、石块、皮鞋等物态的东西,而教师面对的确实活生生的人。持相同看法的人甚至呼吁,老师不应做教书匠,而应做教育家。听之好像很有一定的道理,感觉教师职业应是一项高大尚的职业,而不应同于“匠人”。但细细品来,却发现他们把教书匠仅仅是看作是缺乏理想、不懂创新而仅仅是技能熟练的劳动者。探究“匠”的含义,查阅百度词条发现“匠”不仅表现为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还表现为灵巧、巧妙,如独具匠心,同时还表现为一种韧劲。随着科学信息技术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世界处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人们的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追求短平快或快餐模式成为当前一种社会风气。在学校和教师行列,忙于发论文、做课题、评职称、求学历,成名成家,脱离课堂现象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专注与淡然的“工匠精神”,缺乏对教师职业至爱的情怀和素养。新时代的优秀教书匠是指以淡然踏实的职业情怀、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精湛高超的职业能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兢兢业业,扎实育人,锐意创新,乐于奉献的教育从业者。

教育是由平凡创造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平凡中蕴藏伟大的职业。所谓平凡,是指教师的工作是细致、朴实的,而伟大是承担传承人类发展,塑造人才的重任。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我们应深知教师这一职业平凡,但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应继承发扬工匠精神,履行高职教师新使命,做一名优秀的教书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笔者根据从事高职教育10余年来的切身体会,结合工匠精神特点从以下几点浅谈下自己拙见。

涵养师德,修炼职教“匠气”。工匠精神中的“匠气”是一种执著、至爱、坚守、淡然的职业素养和情怀,同时也是一种对细节、对规则的关注与恪守。教师的职业素养表现为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首要表现是爱,热爱这份教师职业,关爱每个学生。美国优秀教师布莱恩曾说过:师爱是一种力量、一种品质、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如果没有爱,教师的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热爱和尊重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成长,助力学生成材。“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高校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淡定,开拓进取的意识,诲人不倦的品格,以身作则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要将修身养性作为自己必修的课程,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将对教书育人的热爱转化为行动,勤勉工作,不计得失,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用“仁爱和责任”感染学生,带动团队。

刻苦钻研,打造学术“匠艺”。精湛的技术,深厚的功底是教师立身之本。没有较好的造诣,很难培养一流的学生。尤其现代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知识变化日新月异,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需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艺”。这就需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不短给自己充电,不仅学习前沿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应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这些理论与实务上的探索,有助于实现研教相长。

锐意创新,凝造教学“匠心”。新时代“工匠精神”体现为一种开拓、创新和追求卓越。在工作中我们也应将这种理念和思维运用到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指导竞赛中。应积极深入企业调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专业人才需求动向,遵循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创新课程建设思路,深化课程改革,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教师品质的荣耀写照。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工匠精神,成就教师职业的辉煌应该是教师永远坚守的追求,我们应朝着这一目标奋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篇六】

常听人说,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抚爱使我童年时代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一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也能像我一样幸福。

2006年----我人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就是这年,我怀着憧憬,带着梦想,从一个象牙塔来到了另一个象牙塔,走进了我崇拜而热爱的教师队伍,开始了我的教育生涯。完成了由座位到讲台,由听课到讲课,由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8年来,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在这片属于我和学生们的天地里,有过多少有过多少耐人寻味的往事,作为一名一线的高职教师,我哭过,也笑过;
苦过,也累过;
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我一直谨记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到敬业、勤学、奉献、师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展示教师的风采,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古往今来,教师一直被人们美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不仅因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处世做人的引路人,是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的大师。由此可见,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只是教师个人的品行,它更是一种教育因素,是社会公众的楷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和鲜明的职业特征:它是理想人格的塑造者,是传统道德的汇聚者和弘扬者,是社会道德的创导者,是未来道德的启迪者。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的培育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又离不开教师,教师离不开师德。教师师德的好坏,可以影响一个学生的前途,一所学校的未来,甚至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兴旺。我们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新世纪的教育是素质教育,要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就必须提高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认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好,其中许多优秀分子堪称楷模。但在社会趋于多样化的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在商品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下,个别教师的道德观被扭曲。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师德问题:一是重智轻德。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学校教师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只教书不育人,只管教不管导,重分数,轻品质,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现象。其结果是盲目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不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受遏制,不能全面主动地健康发展。二是学术浮躁,甚至出现学术失范行为,在管理中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责任感,有的缺乏敬业精神,在价值取向上个别教师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权钱交换等不正之风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存在拜金主义等现象。另外,个别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对学生的爱心,师表意识淡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事业心,对教学不负责任,工作马虎,不钻研业务,仅凭一点经验糊弄人。自从跨入教师队伍以后就不思学习,不求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不爱学生,仪表不整、举止粗俗、以教谋私,自爱精神缺乏,言语不文明,“文人相轻”、“同行相斥”,在学生面前随意发泄不满情绪等,严重影响了教师形象。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敬业责任、崇尚科学、善于创新等方面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具有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师德师风。只有教师以这种人格的力量去影响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良师益友,学生才有可能“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做好一个良师,会累,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因为你身上肩负着责任和希望,当看到自己的辛苦结出了一个个硕果的时候,心里就会被成就感和满足感所充满,这就是当老师的幸福。

推荐访问:师德 征文 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