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重庆二诊理综【重庆市主城四区2020-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时间:2022-01-18 16:36:51 浏览量:

重庆市主城四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抽测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天空,群星灿烂,诗人们写出了诸多优美的作品。谁荣膺唐诗桂冠?便有了不少纷争。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的当数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明代胡应麟则认为《登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五言与七言绝句分别起源于汉代和西晋的民间歌谣,至唐朝时蔚为大观。对于唐人绝句,明代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为压卷之作;章太炎先生推王之涣《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尽管第一都是唯一的,但对于唐诗的评价,却有“多元第一”之说。对唐代律诗,杨慎认为崔颢《黄鹤楼》与沈佺期《独不见》难分优劣,故而把两者并举:“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升庵诗话》)王世贞认为崔颢《黄鹤楼》与沈佺期《独不见》,“百尺无枝,亭亭独上,在阙体中,要不得为第一也”,乃是唐诗的王冠。

对于唐人绝句,也有多个第一的主张。明代王世懋认为“必欲压卷,还当以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艺圃撷余》)李光地认为李白的绝句超群绝伦,特地标举《峨眉山月歌》和《山中问答》两首为第一。

明代胡应麟则提出“分期之冠”说:“初唐绝,‘葡萄美酒’为冠;盛唐绝,‘渭城朝雨’为冠;中唐绝‘回雁峰前’为冠;晚唐绝,‘清江一曲’为冠。”(《诗薮》)胡应麟不但开创了唐诗分期第一的评价思路,而且认定王翰《凉州词》、王维《渭城曲》、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刘禹锡《杨柳枝》分别为唐代各个时期的绝句第一。

更有甚者,认为第一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清代吴乔《围炉诗话》:“凡诗对境当情,即堪压卷。余于长途驴背困顿无聊中,偶吟韩琮诗云‘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乡一望时。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对境当情,真足压卷。”在吴乔看来,诗歌乃是对境当情、情与境会的产物,不同时空中的境与情不同,认定为鳌头独占的诗歌作品也不相同。

当然,也有人认为不必角逐出桂冠诗作。清代袁枚《随园诗话》:“音律风趣,能动人心目者,即为佳诗,无所为第一第二也。”

其实,但凡好诗都可以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所以我们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

(搞编自朱美禄《哪首诗是唐诗压卷之作》,《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3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优秀作品群星灿烂,究竟谁能独占整头,历来标准不一,导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才使有人提出了不必选出第一的观点。

B.五言和七言绝句起源于汉朝和西晋民谣,到唐朝时蔚为大观,王昌龄《出塞·其一》与王之涣《凉州词》分别被李攀龙和章太炎推崇为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之冠。C.“多元第一”说法的提出,折射出诗评家们对唐代诗歌品评的角度和标准具有多元性。

D.律诗绝句到底谁能荣膺唐诗桂冠,成为诗评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反映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学地位和历史影响及文学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等论证方法,阐释了“谁能荣膺唐诗桂冠”的问题,但最终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针对“唐诗桂冠”的归属问题,列举并阐释了历代诗评家的不同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C.文章主体部分是以层进式为主的论证结构,将不同的观点逐一呈现和阐释,最终得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结论。

D.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不必分出哪首诗位居第一,这一点与吴乔“诗歌是对境当情、情与境会的产物”的观点是一致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桂冠”归属的纷争,文章列举了“多元第一”、“分期之冠”、“流动说”等观点,反映了“唐诗桂冠”品评的流变历程。

B.文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唐诗桂冠”的归属问题,让读者从中感受到唐诗天空的璀璨群星、迷离难辨高下。

C.明代胡应麟将王翰的《凉州词》、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王维的《渭城曲》、刘禹锡的《杨柳枝》分别认定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绝句第一,虽然诗人和诗作与所处时代有些不相对应,但是充分体现了他“分期之冠”说的观点。

D.尽管历代诗评见解不同,“唐诗桂冠”之争并未达成一致意见,但这种探究本身还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价值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月9日是我国的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非遗保护中树立“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形势大好,成绩有目共睹。

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的严峻现状让我们有更强烈的紧迫感。口传心授是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有3000多人,但该群体大多年岁已高、后继乏人。传承人年龄断层,意味着非遗有失传的风险。加强非遗保护工作,要摸清家底,做好非遗普查工作,尤其对于急需抢救的重要非遗,要有重点、分阶段地实施保护。

非遗的传承,年轻人是关键。只有让年轻人了解、接受和喜欢,非遗才能经受时间考验,具有持久生命力。因此,非遗如何吸引年轻人,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应当成为当下工作的重点。主流媒体应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借助网络、电视,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节目,让年轻人认识和了解非遗,《非遗公开课》《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大力借鉴。鼓励非遗走进校园,相关院校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高层次的非遗人才,让非遗和科技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刘晓燕) 材料二:

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活动24日圆满结束。现场发布了“2017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名单:

①习近平总书记“捧场”非遗,激励传承好非遗技艺。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③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④全国78所高校参与2017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

⑤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活动丰富多彩。

⑥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非遗进社区成亮点。

⑦全国开展“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遗主题传播活动。

⑧全国广泛开展传统戏剧区域性会演,提高传统表演艺术传承实践活力。

⑨推动传承人变从业者,非遗助力精准脱贫。

⑩网络直播+非遗,推动非遗更加亲近年轻人。

(摘编自“光明网”,“2017年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发布”)

材料三:

“非遗+资本”,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拓宽空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基础,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则可以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拓展更大空间。“非遗+资本”,是一个想象空间巨大的领域。中国具有数量巨大的非遗项目与代表性传承人,这是与国人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巨大的资源宝库。在现代文化产业不断寻求新的支撑发展的资源背景下,这座资源宝库越发引人瞩目。非遗在诞生之初几乎都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时代的变化,需要创新性转化。“ ‘非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对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会越来越重要,但需要对它进行新的设计,使其与当代人的需求形成关联,这也是现代文化产业与非遗在资源价值上的契合点。”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创意+文化+科技”的方式会让文化传承活起来,火起来,更加炫酷,更能吸引人的关注。当然,作为文化创意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做的还是沉下心来,用心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强调保持文化精神内核不变的重要性,无论采用何种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需要以内容为主,并且有底线有原则。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作者:张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人,见物,见生活”是非遗保护的理念,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B.非遗保护的理念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口传心授这一非遗传承的重要方式,使非遗存在失传的风险。

C.有重点、分阶段的保护急需抢救的重要非遗势在必行,主流媒体应加大非遗的传播力度。

D.要让非遗具有持久生命力,就得让年轻人了解并爱上非遗,鼓励非遗走进校园,让非遗和科技相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项一是(3 分)

A.《非遗公开课》《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主流媒体节目的推出,是让大众尤其年轻人认识和了解“非遗”的举措之一。

B.从“2017中国非遗十大事件”名单看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非遗工作不仅受得了重视,还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C.几十所高校参与了2017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部分高校开始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宣讲,可见“非遗”正在走进校园。

D.时代的变化,需要创新性转化,“非遗+资本”、“创意+文化+科技”都是想象空间巨大的领域,这样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能使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6.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木碗

时圣华

①在我刚刚懵懂记事时,家里就专门配给我一只吃饭用的小碗。家里地里活多,孩子也多,家长根本顾不上给我这年龄段的小孩喂饭。我端着小碗,边走边喝一口粥,走路趔趔趄趄,脚下像没根似的。碗也端不平,时常大半碗粥喝不到嘴里几口,都洒落地上了。父亲把我的这套吃饭行为称为“种饭”,走到哪里掉到哪里,说我浪费粮食有罪。

②端碗“种饭”还算小事,我父亲最不能容忍的是我把小碗打碎。这会把他惹得大发雷霆。有时端着碗不注意,碗从手中掉落下来,摔烂成几瓣,这就闯下“祸”了。拮据的生活中,打碎一只碗,等于家中损失一件“固定资产”,再置办碗是需要花钱的,钱又从哪里来啊!

③有一次因为我制造的“打碗事件”,家里“开了锅”,乱成一团麻。由于奶奶拦着,我没挨揍,急得父亲跺脚叫骂:“连端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你说你打了多少碗了?”

④不久,村里来了个“旋木碗”的工匠。奶奶找到一段榆木,花五毛钱给我旋了一只小榆木碗。这回我算有了件“宝贝”。

⑤开头几天,碗用完后,顾不得刷就急着藏起来。柴草垛里,墙角旮旯里乱藏。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到我的床头枕边上。生怕别人抢走,又怕哥哥姐姐偷用。夜间忽然醒来,先摸小木碗,摸摸在不在。摸着了,就能接着倒头睡下。

⑥中秋节那天,家里照例吃一顿猪肉炖豇豆角的铁锅炖菜,改善改善生活。家人舍不得吃肉,都轮番着把肥肉块夹到我的小木碗里。奶奶说二孩瘦得像只蜻蜓,肋巴骨透亮,多吃点肉贴补贴补吧!我的木碗里的肉块堆成“尖山”,可劲吃也吃不完,就用筷子再挨个给家人夹回去几块。最后剩下来,把碗和肉一起放到床头上。这一夜非常热闹,猫来了,耗子跑了;猫撵走了,耗子又来了。总有“吱——吱——吱——”和“喵——喵——喵——”的叫声交替传来。母亲把床帮拍得山响,轰赶馋嘴的猫和耗子。实在无效,就点亮煤油灯吓跑它们。没动静了,赶快吹灯,节省煤油。折腾到后半夜,最后母亲点亮油灯,把我叫醒,经我同意才把木碗和肉盖到锅里,用石头把锅盖压住。

⑦由于木碗藏放不力,被狗叼、猫舔、鼠啃的事情时常发生。有天晚上木碗被老鼠

拉走,啃碗磨牙,木碗上留下道道齿痕。大哥用磨石把齿印打磨光洁,先用醋擦洗,又用蒜瓣擦了又擦,彻底消毒后才让我使用。大哥看我像护宝贝似的护着小木碗,只好忍痛割爱,把他当赤脚医生时上级发给他的那只急救药箱腾给我用。药箱是木质的,刷着白漆,印有红色十字,做工比较精致。大哥把锁头、钥匙都交给我,专门让我存放木碗用。我把木箱放到床头上,把钥匙拴在上衣扣子上。

⑧耗子的确可恨。我把吃剩的半根油条装进木碗,锁到木箱里,晚上,耗子闻到香味,连夜把木箱前面右上角咬开一个洞,真是让人心疼。哥哥找来许多牙膏皮,熬化成锡液,倒在两块带槽的木板夹层里,冷却为锡板,又从锡壶匠那里用锡板换回来一些紫铜铆钉,把木箱的上面四角全用锡板包严,铜钉铆紧,再不怕耗子咬箱子角。这回真的是高枕无忧了。

⑨这只小木碗一直伴随我到八岁上学那年。多少年来,我没有忘记奶奶,且时常想起那只小木碗,更是牢牢记住父亲的那句话:“连端饭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此话让我刻骨铭心,催我发奋,鞭策我上进,激励我力争成为一个“有本事”的人。

(选自《散文百家》,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不能容忍我“种饭”,更不能容忍我把小碗打碎,一是因为我把饭洒落到地上浪费了粮食;二是因为我打碎了碗很难有钱置办;三是因为我人小不懂事、不争气,致使父亲愤懑以致于恨铁不成钢。

B.奶奶把我形容成“蜻蜓”,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一方面使当时我的瘦弱形象得到了生动呈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家的贫困,还表明了奶奶对我的怜惜和疼爱。

C.文章以“小木碗”为线索,串起了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生活片段,传达出父亲、奶奶、母亲、哥哥对我的理解、关怀与激励。

D.文章通过一些细节的生动描写,如老鼠啃碗、哥哥修箱子等,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贫穷,体现出家庭氛围的温情。

8.简要分析文章中画线句“连端饭碗的本事都没有,将来不得饿死?”的意蕴。

9.第⑤段写“我”藏碗这件事,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

..九江朱普。贫窭

无资,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间。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选自《后汉书?桓荣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B.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C.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D.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辟,征召,录用。也指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如辟召、辟引、辟除(征召推举授官)等。

C.幸,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D.阳,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此处指显宗为桓荣赐冢茔于首山的北面。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荣勤学不怠,终成经学大师。少年时他在长安学习,拜九江朱普为师,因家境贫困,常常靠客居作佣工来养活自己,十五年里都没有回家探视,终学有所成,广授门徒。B.桓荣谦逊退让,具有宽和气度。显宗皇帝欲以桓荣为博士,桓荣自称“经术浅薄”,才能不及同学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希望皇帝能重用他们。

C.桓荣为学有恒,不受境遇影响。早年遭遇动乱,他与同族的桓元卿处于困境,却不停地读书背诵,遭桓元卿讥笑,桓荣却笑而不答,不以为意。

D.桓荣德高望重,皇帝尊以师礼。桓荣生病时,显宗皇帝还亲自到他家问安,皇帝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并赐以重礼,很久才离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

(2)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辛弃疾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注)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概括了词人罢官退居后的生活场景。B.“醉扶怪石看飞泉”,竟是前回酒醒处,这一特写镜头,刻画出一个闲散淡泊的词人形象。

C.下片转写农村风情,诗人简笔勾勒出农家婚娶景象,灯火笑语里洋溢着生活的温暖与热闹。

D.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出“志士凄凉闲处老”的身世之痛;在描写农家纯朴生活时,却反映出作者超脱美好的情感。

15.请赏析结句“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的妙处。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________,________”,设想别后的道路茫远、前景缥缈虚无,从而抒发了不忍离去的思想感情。

(2)李白的《蜀道难》中,描绘瀑布飞泻和水石雷鸣的雄奇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要深刻认识“时代”之新变与“中国”之恒常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文学来说,“新时代”意味着由波澜壮阔的新现实、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和瞬息万变的新挑战所构成的崭新存在语境。文学既存在于“时代”的变量中,也必存在于“民族文化”的常量中。对我们来说,这个常量就是“中国”。不能把握住时代的变量,文学就会在日新月异的新经验面前惊慌失措、

而,被时代所淘汰;不能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常量,文学就会在瞬息万变的新事物面前、而丧失初心,丢失了来路和根据地。(),我们在趋时以应新变之余,也要守望来路以寻民族文化之根。对于我们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来说,“中国”不仅是当下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变动不居的,也是具有坚韧根性的。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不仅在变,也在常;不仅在新创,也在守望。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并融汇“中国”浩瀚博大的精神文化,才能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原有的文学想象正在被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打破B.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被原有的文学想象打破C.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正在打破原有的文学想象D.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原有的文学想象正在打破新生活、新技术和新矛盾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顾影自怜作茧自缚方寸大乱同流合污

B.孤芳自赏故步自封眼花缭乱随波逐流

C.顾影自怜作茧自缚眼花缭乱同流合污

D.孤芳自赏故步自封方寸大乱随波逐流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融汇到“中国”浩瀚博大的精神文化中,才能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B.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并融汇“中国”浩瀚博大的精神文化,中国故事才能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C.新时代中国故事只有不断编织进并融汇到“中国”浩瀚博大的精神文化中,才能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D.只有不断将新时代中国故事编织进并融汇到“中国”浩瀚博大的精神文化中,中国故事才能在中国的特殊性和历史性中彰显“新时代”的独特风采。

20.下面这封书信在格式和用语上有不妥之处,请指出并修改。

×××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已经过目,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学弟:×××

2019年6月6日21.下面是有关高中生涯规划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写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200个字。

重庆市主城四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质量抽测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泰伯章》)

(3)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5)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8)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9)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要求:从以上文句中至少选取三则并提炼中心,选好角度,自定立意,但不脱离所选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标题自拟,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推荐访问:高一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