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例文2020 脱贫攻坚个人事迹

时间:2022-01-18 17:06:30 浏览量:

脱贫攻坚个人先进事迹范文3篇

【篇一】他叫 xx,中共党员, 39 岁, xx 县流动办副主任,在他的身上始终渗透着“特别能坚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工作劲头,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的关键时刻,他自告奋勇,请战而出,被组织部门派驻到隆坊镇圪崂寺村任驻村工作队长开展工作。

把自己融入于群众之中,赢得信任“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他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快速的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他把学习政策作为第一抓手,严格做到每日必学、学习必记、政策必懂、学以致用,快速的把自己从外行变行家。“吃透村情民意是关键”。在第一次群众会议他这样承诺“既然我来了,我就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绝对不说空话,不搞形式主义,一碗水端平,要让咱们村里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他是这样承诺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坚持每天深入群众,每到一户他都详细的记录,做到“五清楚”,他坚持吃农家饭,说农家话,与群众打成一片,全村 39 户群众没有他不认识的,产业现状没有他不清楚的,一年时间写满了 4 本工作日志。“凝聚力量是核心”。他把自己定为指挥员、宣传员更是战斗员,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临时党支部会

议,把每件事情都落实到人,亲自组织学习脱贫攻坚最新的精神和政策,交流帮扶经验,解决帮扶短板。

把产业做优做强实现增收,是助推脱贫的法宝在他的工作日志里有这样一段体会。脱贫攻坚就是帮助农民围绕贫困“查根源、找路子、出点子、迈步子、赶超越”。他在群众会上说“脱贫致富不仅要靠党的好政策,更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

一是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全村果树面积达 450 亩,人均 2.2 亩,这是发展的优势,但是管理粗放、技术落后是制约发展的关键,他提出首先就是要技术革新,为此,说服群众建立了 100 亩苹果示范园,坚持每月适时为果农培训关键技术,全年累计培训 7 次,参与群众 210 人次,每次培训他都全程参与,群众学,他自己也学,他说“只要自己懂,才能领着群众干”,村里的果园都有他走过的足迹。同时,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鼓励村支委成立了 xx 春喜农业合作社,引导群众参与,建成了“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引导,群众对苹果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的科学管理有了新认识,激发了群众用科技发展苹果的热情与动力,特别是在苹果喜获丰收的时候,他积极协调 10 多家果商进村订购,每家的苹果都卖到理想的价格。

二是把中蜂养殖培育成增收新亮点。他抓住行政村地处森林这一独特地理优势和群众有养蜂基础的独特条件及县农业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的大好政策,挨家走访、户户动员,大力发展中蜂养殖,耐心细致思想动员让群众“敢养”,落实产业补助资金让群众“能养”,定期的技术指导让群众“会养”,全年共落实产业补助资金 14 万元,发展规模达 240余箱,为群众又找准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在脱贫攻坚的日子里,他已经把圪崂寺村当成了自己的家,总是心系这里的每家每户,在脱贫攻坚的战役里,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一名战士,再苦再累,绝无怨言,他用一个党员的标准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篇二】 xx 是 xx 镇云堡村党总支部书记,自 2014 年8 月任职以来,他始终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带头创业,大力发展种养业,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为该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基础。

搞好民生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喊十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任职还不到 2 个月的时间,他就争取到了挂点单位的支持,并联系村里的经济能人捐石沙、石粉,动员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进行巷道硬化。尽管四处奔波,但他从不说疲倦。当有人问他累不累的时候,他总是笑着答:

“为群众谋福利,心里高兴就不累。” 两年时间,在 xx 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协调下,争取到上级资金 100 万元重建云堡一桥、二桥;通过鼓励村民集资购买沙子、投工投劳,争取相关单位的支持,完成巷道硬化 5400 米,完成环村道路硬化2.8 公里;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完成该村上大路屯、下大路屯的娱乐小广场的建设……通过努力,云堡村的村容村貌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在外务工的村民回家时,都惊讶地说:“村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美啦!” 搞好产业发展走脱贫致富路云堡村人多地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增收十分缓慢, xx 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2012 年,他抓住土地平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动员村民将1000 多平方米的土地流转出去,由公司承包,用来建设坚果庄园、蜜柚基地,农户除了每亩地可获得 500 元租金之外,还可入园务工。

2014 年, xx 又带动 40 户贫困户,利用冬闲田种植紫色马铃薯 230 亩,每亩增收 1300 元。

2016 年,为让村民打消对种植紫色淮山的疑虑, xx 自己先试种了 6 亩的紫色淮山,试种成功后,带动 28 户贫困户种植紫色淮山 68 亩。目前云堡村已有 6 个产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模式进行生产经营,为云堡村

实现产业脱贫提供了有利支撑。现在加入合作社的 191 户贫困户,大大地改善了经济状况,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大道。

【篇三】“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当然要回来奉献家乡呀。”三十出头的“ 80 后”工程师 xx 先,曾月入上万元,有着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位。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毅然放弃了高薪生活,来到 xx 市 xx 镇当起了一名“乡官”,在平凡的岗位上专注扶贫。如今,他俨然已成为 xx 镇了不起的“扶贫专家”。

鼓足干劲专注扶贫 2015 年 10 月, xx 先作为优秀人才进入 xx 镇扶贫站工作。入职的第一天,他便被“委以重任”挑起了大梁,扛起了 xx 镇的“扶贫大旗”,专注扶贫工作。

到岗后,他意识到扶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压力大、责任大。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熟悉村情民意。于是,只要有时间,他不是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就是守在办公室的电脑旁,一遍又一遍地筛选、核对贫困户系统数据。哪户没有安全稳固住房,哪户需要民政救济,哪户贫困大学生就读有困难……他总是积极探索信息统计新方法,通过比对、筛查、分类、汇总,第一时间整理出详细清晰的扶贫数据,为领导决策和部署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及娴熟的电脑操作技巧,为他赢得了“扶贫活字典”的称号。

宣传政策为民谋利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出台了许多惠民利民的好政策,如产业扶贫、小额信贷、教育资助、社会救助政策等。作为结对帮扶联系人, xx 先利用入户的机会,向群众宣传国家的好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贫困户心坎上。在联系贫困户韦耀杰的过程中,得知韦耀杰已有 77 岁,其子身有残疾,家里没有劳动力,主要经济来源是种粮、养几只鸡以及养老收入。于是他联系民政部门,为该户申请了低保,又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贴,每月加起来有 330 元的收入。另外,他鼓励该户利用补助资金入股 xx 市六畜兴牧业有限公司,连续三年每年有 1000 元的分红,第四年返还 1 万元的物资。

在联系贫困户韦园兰的过程中,他得知该户因为缺土地、缺资金,夫妻两人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家中两个小孩读书,房子陈旧、人均不足 13 平方米,他便通过宣传危房改造新政策,鼓励他们筹借资金自建住房,如今 80 平方米的砖混住房已经建好。此外,在他的帮助下,韦园兰两个小孩享受到了相应的教育资助政策 ;在他的鼓励下,韦园兰夫妻俩拟申请小额信贷 5 万元发展种植业。

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xx 镇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展产业。主动加强与产业合作社的联系,通过合作社争取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了 xx 先及扶贫站工作的重点。说来容

易,做来难。首先,合作社水平参差不齐,且有所顾虑 ;其次,贫困户对合作社认识不够,不敢创新。于是, xx 先在镇领导的指引和帮助下,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村屯,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一起走家入户宣传产业发展政策,为贫困户分析产业发展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云堡村韦鸾佳黄牛养殖合作社成功申报项目,并与贫困户签订协议,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合作社和贫困户的疑虑顿时消失,纷纷主动前来申报项目或申请加入合作社。期间, xx 先带领扶贫站完成了两项工作:一是制作详细的项目申报流程并填写模板供合作社参考 ;

二是安排扶贫专干负责跟进指导,解答合作社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的疑问,力所能及地协助合作社完善资料。截至目前,该镇获得扶贫产业项目 22 个,覆盖率 99.7%,基本做到每村、每户贫困户有特色产业。

“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一年以来, xx 先扎根 xx、协助统筹 11 个行政村的扶贫工作,狠抓住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民政救助、医疗救助、转移就业、移民搬迁,带领 7 名扶贫专干宣传、落实好惠民政策,协调市直单位在该镇开展扶贫工作,多举措、多方位推进 xx 镇的脱贫攻坚工作。

推荐访问:例文 脱贫 先进事迹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