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6篇

时间:2023-04-30 18:28:01 浏览量:

篇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农民自办文化是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市文明办以""种"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各县(市、区)的村屯,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种"文化作为我市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文艺组织方兴未艾,乡土文化人才得以挖掘,特别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改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级图书馆累计支援各类图书近100万册,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广场、影剧院、小剧场达近百个。如,我们调研的宁

  江区农林村、乾安县君子村等村屯中,有的小剧场及活动室面积近3000㎡,规模和标准都很高,作用发挥的也很好,已成为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举办农夫文艺辅导(扮演、乐器吹奏、文学创作、民间手工艺制作、字画)短期培训辅导班200期,累计派出下乡辅导人员2500人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7200人,培养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民间手工艺快乐喜爱者1000多人,文化热心人6000多人,二人转民间演员450多人,文艺扮演快乐喜爱者20xx多人,业余文学创作者300多人,礼仪司仪250多人,文化户近3000个,拥有乡(镇)、村屯小剧团、秧歌队、文艺演出队、篮球队等各类农夫自办文体组织941个,在走访调研的典型村屯,都有着一批较为专业的"草根"艺队伍和民间艺人队伍,有农夫自发成立的小剧团,还有专门为小剧团创作剧本的土生土长的创作者。农夫写农村事,农夫演农村事,极大的激发了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成果丰硕,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气力。如,宁江区农林村筹拍了电影《笑春》,乾安县君子村的文艺扮演登上了XXX新闻。

  ——农民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农动会、农民村晚等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百余场次,改编和创作文艺节目1280个,吸引农民累计约140万人次,一批民办鼓乐队、民办小剧团和民间工艺品等民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特别是在乾安县君子村等一些村屯,通过快板、二人转、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意识地把政方针和富民政策、农村好人好事、文明新风融入文艺表演中,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促进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形成。如今,在全市广大农村,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成为最热闹、群众最向往的去处,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村呈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变化,即: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参与打架斗殴的少了;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的多了,酗酒、赌博、搞迷信活动的少了;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谦让的多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在我们调研的典型村中,犯罪率、超生率几乎为零,崇尚科学、创业致富、尊老爱幼、和谐文明等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虽然通过在"种"上下功夫,我市的农民自办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推动

  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但农民自办文化在很多地方对农村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改善作用不十分明显,农村的盗窃、赌博、打架斗殴,以及不孝顺父母,因经济利益造成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等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现象大量存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市的农村自办文化主要是农民在农闲间的自娱自乐,内容选择以农民的喜好为主,没有把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文明规范以及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知识进行充分植入,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不足,"以文化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演出中,为了活跃气氛,荤段子、低俗的表演也屡见不鲜。二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全市广大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多数以大秧歌为主,形式单一,没有特色,一些传统的快板、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很少,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形式也比较少,农民自办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差距,与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作用的要求还有距离。三是土生土长的乡土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讲的是群众身边的事,说的是农民自己的话,农民创作人才最重要。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村屯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特别是创作型人才非常缺乏,很难保证文化大院

  切实能发挥其文化阵地的作用,极大的制约了我市"种"文化的发展,制约了农民自办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如,宁江区农林村,在村里较强的集体经济的支持下,农家书屋、健身房等文体设施完善,篮球队、秧歌队伍等农民文体队伍齐全。但是,由于缺乏乡土创作人才,小剧场只能外请剧团来为农民演出,本村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政府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目前各文化大院的维护资金仅够开展一般性活动,多是农民自发参与,或是经济条件好的农民自己购置,资金的短缺制约了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同时,"三下乡"活动存在着与农民需求相脱离的情况。

  三、几点发起

  可以说,当前我市农夫自办文化处于低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还不顺应,特别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度不够,自办文化的层次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曾经到了一个发展的拐点,迫切需要在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拓展。

  一是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夫物质生活改良,农夫大众求知、求乐、求富、求美,追求科学文明

  健康生活方式的希望更增强烈,对农夫自办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跳出娱乐型的"小文化"框框,引入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人文学科、修建"大文化"框架,更多层面地满足农夫大众的需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要精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夫的特点,以乡土为根基,以传统为依托,以时代为基调,大力发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串其中,特别是把孝道内容突出出来、融入进去,倡导文明新风。要本着"宜居"、"宜业"的村落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各地不同文化资本优势和保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事情,积极扶持引导有前提的农村开展特色文化乡村建设,着力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县乡、特色文化村组、特色文化团体和特色文化企业,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防止各地农夫自办文化单一化、同质化。同时,要通过规划引导,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拓展活动形式。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是增强农村自办文化吸引力的主要抓手,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村农民农闲时机,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体活动相结合,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把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把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多开发举办一些农动会、农民艺术节、乡村篮球赛等符合实际、兼顾乡土气息与时代新风的活动载体,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让农民在与中提升素质,提高文明程度。要依托乡镇文化综合站、农民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主要场所,积极开办"农民大讲堂",以国家政策法规解读、道德宣讲、科技普及、文化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赋予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内容,积极营造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打造农村本土文化创作人才队伍。扎根于农村的文化创作人才队伍,是农民自办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全市文化工作者的素质,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发挥好村级文化组织员作用,以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

  群众文体队伍,规范和加强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培育和发展乡镇、社区、村以及基层单位的文体团队,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业余文体团队的文化素养和水平。要保护和培养民间艺术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加大对农村业余创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利用表彰、奖励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乡土文学的创作,引导他们在弘扬传统美德、提倡文明新风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农民创作群体的健康发展,带动扎根于农村的民间创作人才的不断涌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要创新培训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乡土文化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乡村文化人的培养,为农民自办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扶持不仅是加快农民自办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松原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关于发展自办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具有较高水平的小剧团、小表演队面向市场,充分挖掘和利用已

  有资源,走专业化或综合发展的道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力度的同时,也应根据农民自办文化的开办情况、规模大小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其步入良性循环与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对发展农民自办文化成绩突出的村、表现优秀的团队,要给予重点扶持,以此带动、提高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打造出一批贴近专业水准的品牌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表彰奖励机制。通过设立文化奖励基金,定期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以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个人、优秀文艺团队、示范性文化大院、文化带头人等进行表彰奖励。要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动"三下乡"活动制度化和科学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做好农民在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调研基础上,探索实施菜单式"三下乡"模式,送农民现实需要的,送农民迫切想了解的,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建立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常效机制,更好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情情况汇报材料

  最近几年来,桂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夫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动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桂平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桂平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2、主要成绩

  桂平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情,农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搞好村庄规划,进行改水、改厕、改灶、改房、改路,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硬化乡村道路和户间道路,积极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全市已建沼气池4万多个、卫生厕所约5万多个,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桂平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夫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夫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字画展等农夫大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桂平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篇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

  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

  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

  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

  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

  综合治理。

  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

  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条示范路、一条精品街、一个小城镇农贸市场、一个示范村、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县各乡镇的路容路貌、小城镇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社区服务中心示范村建设进度得到进一步促进。截止目前县乡村共投入资金x亿元,出动劳动力x万余人次,投入车辆x万余台次,清运垃圾x万方,粉刷墙壁x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xx处、x万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x万余条,修复残垣断壁x处,整治道路边沟x万余米,新垒景观墙x余米,栽植绿化树木x余棵,整修绿化带x米,新建、改建小城镇农贸市场x处,新建、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间,x平方米,取得了初步成效。

  【篇二】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xx年建设农家书屋56个,20xx年建成139个,共投入390万元。195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现藏书3500册,可容纳30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600多

  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篇三】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20xx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

  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xx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20xx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

  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20xx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篇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请阅读,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一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四个创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2005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10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2011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意识。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

  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

  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奖励激励制度。

  一是要按照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进行重奖,让基层感受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镇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等对待。

  2、加大投入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建设农家书屋56个,2011年建成139个,共投入390万元。195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现藏书3500册,可容纳30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6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3、贴近农村工作实际,努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

  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

  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同

  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

  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

  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

  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条示范路、一条精品街、一个小城镇农贸市场、一个示范村、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县各乡镇的路容路貌、小城镇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社区服务中心示范

  村建设进度得到进一步促进。截止目前县乡村共投入资金x亿元,出动劳动力x万余人次,投入车辆x万余台次,清运垃圾x万方,粉刷墙壁x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xx处、x万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x万余条,修复残垣断壁x处,整治道路边沟x万余米,新垒景观墙x余米,栽植绿化树木x余棵,整修绿化带x米,新建、改建小城镇农贸市场x处,新建、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间,x平方米,取得了初步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二

  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xx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xx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主要成绩

  xx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情,农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搞好村庄规划,进行改水、改厕、改灶、改房、改路,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硬化乡村道路和户间道路,积极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全市已建沼气

  池4万多个、卫生厕所约5万多个,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xx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xx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民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xx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散精力,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走过场。二是整合社会力量不佳,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创建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有的各自为政,对创建工作不是那么热心和尽力。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不断探索新的创建形式。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创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化村道,绿化、美化村庄,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但由于xx市财政比较艰难,没能安排创建专项资金,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篇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明建设的?作总结关于农村精神?明建设的?作总结

  1农村精神?明建设?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区精神?明建设?作始终坚持全?贯彻落实党的???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不断巩固和提升全国?明城市创建成果,全?促进群众性精神?明创建活动上?平增实效,各项?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重点?作进展情况

  (?)创建全国?明城市。为了更好的巩固创建成果,积极应对中央、省级复审测评?作,根据中央?明办要求和市区争创指挥部?作部署,全区周密安排,督促各单位认真落实创建?作任务。5?31?召开了?川区全国?明城市创建?作推进会,对创建巩固提升?作做了进?步的安排部署。印发了《?川区创建全国?明城市任务分解及实地考察?作?册》、《关于做好20xx年度全国?明城市测评材料收集整理报送?作的通知》,对创建?作任务进?了量化细化再分解,做到了?项?作?个牵头单位、?个责任?、?套班?,将创建任务明确到单位,量化到基层,责任到个?,注重每个环节和各项?作的具体实施,确保创建?作不出纰漏。为了更深?的开展全民创建活动,制定印发了《关于常态化开展重点路段和?字路?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5?份开始在每?的6?、16?、26?,开展“逢六”上街?明劝导、卫?清洁志愿服务活动。

  (?)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全?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明城市创建?作中?常重要的?项测评内容。全区?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今年继续把道德讲堂作为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和精神?明建设?作的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知识,坚持长效化运作,充分发挥道德讲堂的导向、平台、辐射作?,道德讲堂“建管?”?平明显跃升。下发《关于20xx年继续开展道德讲堂总堂活动的通知》,统?标准、规范流程,继续依托“道德讲堂总堂”进??范展?,?总堂作典范,提升讲堂质量,?总堂作影响,扩?讲堂效应,?3?份开始,各部门、单位在“道德讲堂总堂”轮流举办活动,每?组织1场,截??前,总堂已举办活动4场(次),其他各类道德讲堂累计开讲900余场(次),受众?数超过60000?次。同时指导举办了妇联、团委等部门的标准化“道德讲堂”2场,承办了?川区第?届道德模范暨“最美家庭”颁奖仪式道德讲堂活动,在全区影响?泛,得到了好评。

  (三)?明单位创建。按照区?明委整体?作要求,积极开展了区级?明单位复查及申报?作,及时下发了?作通知。对到届的50家区级?明单位进?了复查,并开展了重点抽查?作。经各镇、各社区申报、评选,认真核查,年初新命名了?川区?药局、?川区招商局、建设银??昌?????、建设银??昌宝晶???、建设银??昌泰安路??、?川总校第??级中学6家单位为区级?明单位,并对20xx年度精神?明建设?作突出的8个社区进?了表彰奖励。同时,推荐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昌泰?社区、?冶?社区等13家单位为第14批市级精神?明建设先进集体,验收?作即将启动。扎实开展?明单位“结对?、种?明”帮扶创建活动,共结成126个共建对?,有?推进了城乡精神?明互促共进。?明单位创建?作,在创建全国?明城市?作中起到了坚实基础、以点带?、辐射推?的作?,在创城?作中发挥了中坚?量和整体合?。

  (四)志愿服务建设。在创建全国?明城市过程中,全区志愿服务?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深?,志愿服务内容?益丰富,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志愿服务理念深???。在全区开展了“凡?善举情暖?川”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环境改善和乡风?明,继续深化农村“百千万”志愿服务活动,组织500?的星级志愿者队伍参加了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开展了“?川先锋”在职党员、“薰?草之约”集体婚礼、重点路段及?字路??明劝导、环境清洁等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展?了?川区志愿者风范,??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五)道德模范、?边好?推荐评选。?边的事,最容易理解。?边的?,最容易感?。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范和引导作?,通过层层遴选、逐级把关,推荐扎根在基层?线的张福平、史俊飞等16?参加了上半年“?昌好?榜”评选活动,推荐张书峰、弭善强等10?参加了?昌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推荐张新涛、孙奇林等4?参加了“最美?昌?”评选。其中,?川区推荐上报的苏建彪、张瑛、张??、马明?、王永刚、赵存财、崔学礼7?荣登20xx年中国好?榜。5?25?,利?道德讲堂平台对评选出的10名?川区第?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和19户“最美家庭”进?了?张旗?的表彰奖励,在全区上下掀起了学模范、做模范的浓厚氛围,同时,把当选的道德模范?物事迹摄制成专题?,下发各单位?泛宣传,并在?昌?明?上循环滚动

  播出,得到了社会的?泛认识和好评。

  (六)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泛开展了“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上祭英烈”、“做?个有道德的?”、童?向党歌咏、优秀童谣征集等活动,在??未成年?中??弘扬了雷锋精神,引导他们认真学习美德少年事迹,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体??童?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价值追求。推荐?川区第??学六年级学?马婷婷参加了“陇原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完成了?川区第??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任务,全?落实了配套建设计划,?前,该学校少年宫运转正常,作?发挥,效果显著,深受学?喜爱。5?25?,由市?明委主办、?川区承办的全市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作暨城乡学校少年宫建设现场会在?川区第??学召开,全市四?班?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及各中?学校负责?实地观摩了?川区第??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及运?情况,?川区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

  (七)“我们的节?”主题活动。依托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以优秀传统?化为基?,开展多种形式的?化活动,把传统经典送到?们??,?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在?们??刻上民族印记,?泛开展敬?、爱幼、助残、帮困等志愿服务,进?步发挥传统节?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同时,积极协调媒体报道节?活动,宣扬节??化,营造浓郁氛围。

  (?)农村精神?明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标,提?农民思想道德?平为重点,围绕环境改善和乡风?明两项重点,推进农村精神?明建设。全?实施?明单位与联系村结对帮扶,继续开展新“?星级?明户”、“善?义举四德榜”、孝道“红?榜”和“?边好?榜”创评活动,深化农村“百千万”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宜居宜游魅?乡镇,深化好?媳、好公婆、好夫妻、好邻居、好妯娌等评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融?农民群众的?常?活,转化为?觉?动。围绕“弘扬传承优秀家风家训”、“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主题,在农村建?精神?明?化长廊和宣传阵地,利??化阵地宣传诚信友善、勤俭持家、孝?爱亲等??的道德典型,?社会正能量影响?家。继续开展“以?明作担保,以诚信作抵押”的新“?星级?明户”道德信贷?程,向有需求的农户提供?额信?贷款,?以?励?产。截??前,共评选出?星级以上?明户5870户(其中?星级?明户889户),向300户新“?星级?明户”发放道德贷款4000余万元。

  (九)?络?明传播。强化?络?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络?明传播志愿者积极参与?上正能量宣传,把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体现到?络宣传、?络?化、?络服务中,?正?声?和先进?化占领?络阵地。??宣传推介精神?明建设?作的经验和成果,扩?精神?明建设?作?络影响?。逐步完善?川?明?相关内容,上半年,全区共在?昌?明?发表新闻报道136篇,其中42篇被中国?明?抓取采?。  ?、存在的问题及下?步?作打算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精神?明建设?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在我们的?作中还存在着创建?作经费不?,?作?员不?,部分单位对创建?作推诿扯?、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下?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安排部署,狠抓薄弱环节,落实?作任务,强化业务管理,加?创建?度,全?完成20xx年既定的各项?作任务。

  (?)深化全国?明城市创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安排部署,做好全国?明城市创建诚信建设制度化?作,推进重点领域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同时协调好各相关部门,配合市创建指挥部全?以赴做好各项创建?作,始终坚持以创建促发展,以创建惠民?,以创建增活?。

  (?)深化农村精神?明建设。继续深化?明村镇创建活动,拓展村镇?化阵地设施,拓宽活动途径和渠道,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改进办法,创新形式,充分发挥各级?明单位的?范带动作?,以点带?,形成城乡?明共建、发展互助的良好格局,把开展新“?星级?明户”、孝道“红?榜”创评和农村“百千万”志愿服务活动等作为加强新时期农村精神?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引导农民群众?我管理、?我教育、?我提升,同时开展好道德信贷?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明创建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整体?作上?平。

  (三)深化精神?明建设先进集体创建。按照《?川区?明单位、?明社区、?明村镇创建管理办法》和?川区精神?明建设的需要,我们将积极组织,严格把关,对新申报的精神?明建设先进集体进?考核验收,对到届的精神?明建设先进集体进?复查,切实抓好精神?明建设先进集体创建?作。

  (四)深化志愿服务活动。继续组织全区志愿者,?泛开展便民利民、卫?整治、?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关爱他?、关爱社会、关爱?然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着重组织好体现??关怀的关爱?幼弱残和体现?态?明的关爱?川河流两?志愿服务?动,引导??市民在志愿服务中感悟?明,不断提??明素质,为?明城市创建作出更?的贡献。

  (五)深化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继续加?活动组织?度,以引导未成年?“?向党、爱劳动、有礼貌”为?标,深?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进?步做好我区6个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作,充分发挥阵地作?,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的社会?化环境,以此进?步推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作。

  (六)深化道德讲堂建设。继续深?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进?步加?宣传?度,营造崇德尚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强化督促检查,保证每??次常态化开展活动,引导?部群众?觉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和践?者,积极投?到?明城市创建中。

  (七)扎实做好公益?告宣传?作。在公益?告创作和宣传中融?紫?家园?化元素,协调各类媒体按照规定版?、时段、数量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刊播任务。运?互联?、?机等新兴媒体,?规模、多渠道推送公益?告,努?把公益?告做到群众?边,打造街头正能量。

  (?)切实做好?明旅游?作。贯彻落实《关于进?步加强?明旅游?作的意见》,加??明旅游宣传引导?度,经常曝光不?明?为,发挥反?典型的警?作?。强化节假?、重要时间节点宣传教育,营造?明出游的浓厚氛围。

  (九)深化?络?明传播。继续招募思想素质好、?络宣传?平?的?作?员,充实?川区?络?明传播志愿者队伍,进?统?规范的培训,通过撰写博?、评论?章、转发图?视频和播报各类?明动态等多种形式,??开展?络?明传播活动,引领?络?明传播志愿者?作。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化。发挥重要节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我们的节?”主题活动,深?挖掘各种重要节庆?、纪念?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乡镇精神?明建设?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和县精神?明办的精?指导下,结合本镇实际,不断丰富载体,创新?作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精神?明建设各类活动,不断深化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泛深?开展?明和谐家园创建活动和最美乡村建设,有?推进了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现将?年的?作总结如下:  ?、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形成精神?明建设强?合?。  我镇党委、镇政府始终把精神?明建设作为全镇?作的重点之?,精?组织,周密部署,强化领导,努?做到“三到位”:  ?是思想认识到位。把精神?明建设与全年各项经济?作同安排、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落实,并列?到各级领导班?和领导?部的考核内容之中。  ?是组织领导到位。成?了由党委书记杨少敏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李孟燕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任成员的精神?明建设?作领导?组。建?了党政“?把?”亲?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成员共同抓的领导体制,形成了有?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事的?作机制。  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主要采取会议、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各种途径,??宣传精神?明建设的?的、意义及?作要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突出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树???观和世界观,努?提????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平。

  1、加强理论教育,在全镇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热潮,把学习、宣传这些精神贯穿?作始终。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出?板报、?播等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地指导好全镇理论教育?作,在学习中注重抓好三个结合:?是与当前形势相结合;?是与改造??观、价值观相结合;三是与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和学习,增强了?部群众理论?平,进?步提????部群众贯彻???精神、科学发展观的?觉性和坚定性,树?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了各项?作的开展。

  2、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为?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采取多种形式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进?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及全?建设?康社会美好前景的教育。组织?部群众观看爱国主义和科教影?,在重?节?,如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七?等节??泛开展有益?体活动,举?唱红歌,农民篮球赛等。加深对形势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信?和决?。在学校中?泛开展“希望?程”、“青年志愿者”、“拒绝毒品进万家”教育活动,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风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使尊师重学尉然成风,教学质量明显提?。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作责任制,加?反腐倡廉?作?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性党风教育、警世教育活动。坚持做好政务、村务公开?作,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利?党校、法制教育学校、有线电视、?播等加强法纪教育?作,加深了对党纪政纪知识的了解,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增强了党委、政府号召?和凝聚?,密切了党群?群关系。  三、科学规划,功能配套,继续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镇始终把镇村建设作为精神?明建设的?个窗?,切实加?资?投?和综合改造整治?度。  ?是改善基础设施,全?推进新农村建设。截??前,全镇共栽植塔松、国槐、红叶李、紫薇等绿化苗?2.3万余株,硬化道路14条9.5千?,新修花坛560个,新修?渠15千?,灰粉墙体12800平??,新建?化墙2400平??;新建健??场3处,安装路灯150盏。建成蘑菇?棚110座、蔬菜?棚65座;建设红薯育苗中棚650座,种植红薯9000亩,创收5000万元;新栽苹果340余亩,其中在马洛村建成连?优质苹果?范园246亩,全镇红薯、蔬菜、苹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积突破11000亩。新建黄?、?猪养殖畜牧养殖?区2个,新增??500头,?猪存栏3160头,新增?养殖?户2户,?前全镇?存栏1320头、?猪12600头、?1380只、蛋鸡1万余只、?鸡2万余只。基本形成了九家庄设施蔬菜、西谢平菇、虢王红薯、马洛村优质苹果、三家庄畜牧养殖五?特?产业基地,全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19562万元。  ?是加?治理?度,狠抓镇村环境整理。全镇组装宣传车2辆,制作宣传牌25?,开动?播50多次,编写?板报35?,对全镇整治城乡环境建设最美乡村?作的要求、?标和内容进?全天候、?密度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镇先后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12次,共清理“三堆三乱”1800处,乱搭乱建1500处,清运垃圾280吨,增添垃圾箱140个,新建垃圾台23个,增设垃圾填埋场45处,添置垃圾桶140个落实保洁?员60名,涂?树?4.5万株,清理路侧杂草21500?,整修

  街道185条11200?。真正做到了车辆摆放有序、路旁绿化带美观?损、垃圾定时定点清理,?前车辆进线、摊点进场、垃圾进仓、?化进级的良好局?已经形成,使群众切切实实的感觉到美在农村、乐在农民。  四、丰富载体,有机结合,确保精神?明建设?作稳步推进。

  1、丰富群众?体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活动,寓教于乐,既满?了群众的?化需求,?提升了群众的?活品位,?励、组织村民成?“锣?队”、“戏曲?乐班”、“秧歌队”、“中?年娱乐队”、“??健?舞蹈队”等多个民间?体活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明建设活动,并把“弘扬雷锋精神做?明有礼的凤翔?”、“我?边的青春榜样”等活动评选作为弘扬?明风尚、弘扬社会正?的?项重要?程,作为农村精神?明建设的?动载体,扎实推进。

  2、结合平安凤翔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先后组织镇、村?部开展“?宣传、??访、?排查、?化解、?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维稳专项整治活动,扎实细致做好涉军上访等特殊群体稳控?作,确保全镇和谐稳定。结合“两率?度”知识的宣传普及,我们组织专门?量,深?村组农户,宣传引导群众树??我防范意识,坚决遏制黄、赌、毒及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思想和?为。

  3、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进?步完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作机制,把?作成效作为基层基础创建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是通过家长、学校对他们进?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从?树?正确的??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严格执?国家有关规定,对农村?化娱乐场所,特别是?吧、电?游艺厅等实施有效管理。做好留守、流动?童的?学、?常管理?作,关?留守、流动?童的健康成长。三是组织在校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的课余?活?寓教于乐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学?的?中。镇中学先后组织学?开展英语风采?赛、庆祝党的??唱红歌?赛、“优化城乡环境,打造美丽凤翔”演讲?赛等。利?校园实践基地,教育青少年从?养成热爱劳动、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树?循环经济的新理念。  总之,?年来,我镇精神?明建设在上级部门的精?指导和???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取得了?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望相?,仍存在不?之处,在今后的?作中,我们决?扬长避短,再接再厉,努?把我镇精神?明建设推向新?,为群众创造舒适优美、和谐稳定的?活环境。

  3威信县农村精神?明建设?作总结

篇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合阳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2016年以来,合阳县先后被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和移风易俗工作重点示范县。在建设中,我们以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为抓手,以践行核心价值,树立文明乡风为重点,统筹布局、强化措施,深化跟踪问效,奋力追赶超越,走出了一条规划布局科学、村庄生态宜居、生活兴业富民、乡风文明和谐之路。

  一、全县上下动起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一线指挥。全县坚持“县级领导调研指导、牵头部门联合督查、镇街查漏补缺提升”的办法,党委政府牵头抓总、部门镇街协同推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格局更加稳固。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及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文明委主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明确细化各部门、各镇街的责任分工;二是夯实目标责任。印发了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五年规划及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民风建设“十个一”任务清单及工作台账,制定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考核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镇街及帮扶单位的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限;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列入全县农村重点工作,纳入追赶超越“月通报季点评”重要内容,设立了“文明家园·移风易俗”工作专项奖,通过及时动员、限期推进、定时观摩,形成了“周汇报、月督查、季点评、年考核”的督促推进机制。

  二、村容村貌靓起来。我县按照点、线、面统筹推进,高、中、1低合理布局,表、基、里要综合施治,县、镇、村协同发力的工作思路,狠抓资源整合,强化工作措施,推进乡村面貌大改变,农民收入稳提升。一是突出经费保障。实行部门包联示范村资金投入考核制度,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专项经费,整合交通、移民、扶贫、农业、林业等方面项目资金集中投入,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环境连片治理工作,形成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县处置的环境卫生治理常态机制,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二是突出产业带动。仅今年就通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1。2万人次;建成以设施农业、畜牧业、果业等为产业主导的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

  51个,“园区+贫困户”、“合作社+园区+贫困户”、“公司+园区+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成效明显;三是突出文旅结合。精心打造合洽路、沿黄路乡村旅游带,实施了“印象灵泉”项目,红提人家、伊尹农庄、人民公社等多家新型农家乐对游客开放,洽川镇王村、百良镇陌西村、金峪镇黑镇村分别建立了能够反映村级发展和历史变迁的村史馆,绿园现代农业园区、拉斐尔艺术庄园、洽川旅游城镇服务区等一批休闲旅游项目的开发,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不少。

  三、强化载体设计,树立核心价值。突出城乡共建、深度结合融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有力地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一是道德表彰促正气。广泛开展道德评议活动,在各示范村和妇女节、劳动节、护士节、建党节、教师节、记者节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行业标兵、最美人物、好媳妇2好公婆、十大孝子、最美家庭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织开展了百名最美合阳人、百名美德少年、百名文明诚信工商户和百户“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截止目前,我县有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荣登“陕西好人榜";二是志愿服务打品牌。扎实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规范化、品牌化建设,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辐射性、影响力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组织110个,招募志愿者11000名。县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获全市优秀服务组织,爱心飞扬公益服务中心“农村住校生睡前故事”荣获全市优秀志愿者项目;三是德育教育全覆盖。全面普及以道德货币、主题升旗、主题班会、多彩“五操”、文化班级等为主要载体的“1268”德育模式,引导中小学生守真向善,快乐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教师报》、《陕西日报》、中国文明网等30余家媒体对我县“1268”德育模式进行深度报道。

  四、乡风民风美起来。严格按照“十个一"建设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与文明镇村创建相结合,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村。截止目前,共创建省级文明村(社区)5个;市级文明镇6个、文明村(社区)20个。一是广泛宣传引导.全县共建成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文化墙3000多面,建成九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建立乡风文明一条街86个,举办全县示范性道德讲堂活动8次,开展文明礼仪、文明市民、家校共建等道德知识讲座50场次;中国文明网、《陕西日报》、《经济日报》分别就我县移风易俗及文明家园建设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推进移风易俗。3在推进移风易俗中,我们一是建立“一套”工作制度.建立婚丧嫁娶事宜登记备案制度及红白理事会事前介入、事中监督、事后总结制度,让“一约四会”真正发挥作用;二是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管理两项台账;三是健全县镇村“三级”组织,确保工作推进有力;四是健全“四会"组织机构.要求各村(社区)移风易俗工作有场所、有人员、有章程、有记录;五是开展移风易俗调研工作,发放倡议书2万余份,设立移风易俗宣传展板120块,围绕“一约四会”开展各类活动90余次,各村(社区)村规民约得到了重新修订;三是加强文化引领。全面了开展了“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为群众义写家训书法作品1万余幅。组织开展了中国民间情歌会、中国厨师节公祭伊尹大典、翰墨家风书画展、雷珍民艺术馆“德馨艺苑”揭牌仪式、脱贫攻坚文艺巡演等文体活动50余场次。编印了《文明家园建设》画册和《家风家训工作风采录》,印发了《市民文明教育读本》《德耀古莘道德模范事迹读本》1万余册,初步形成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可喜局面;四是化育文明新风。全县累计投入两千余万元,着力改善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先后开展了“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篮球赛”、明星演唱会、“家风家训书画展"等文化活动20余场次。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据了群众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参与“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

  近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兄弟县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突出移风易俗、4突出重点区域、突出地域特色、突出示范引领,确保到2020年全县90%以上行政村完成“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任务,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农民自办文化是繁荣与发展农村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下面给大家分享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日,按照部里统一要求,市文明办以“‘种’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各县(市、区)的村屯,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种”文化作为我市发展农民自办文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各种文艺组织方兴未艾,乡土文化人才得以挖掘,特别是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同时,改变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有力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农村文化阵地进一步加强。截止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各级图书馆累计支援各类图书近100万册,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广场、影剧院、小剧场达近百个。如,我们调研的宁江区农林村、乾安县君子村等村屯中,有的小剧场及活动室面积近3000㎡,规模和标准都很高,作用发挥的也很好,已成为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农村文艺队伍不断壮大。举办农民文艺辅导(表演、乐器演奏、文学创作、民间手工艺制作、书画)短期培训辅导班200期,累计派出下乡辅导人员2500人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7200人,培养剪纸、刺绣、根雕、泥塑等民间手工艺爱好者1000多人,文化热心人6000多人,二人转民间演员450多人,文艺表演爱好者20xx多人,业余文学创作者300多人,礼仪司仪250多人,文

  化户近3000个,拥有乡(镇)、村屯小剧团、秧歌队、文艺演出队、篮球队等各类农民自办文体组织941个,在走访调研的典型村屯,都有着一批较为专业的“草根”艺队伍和民间艺人队伍,有农民自发成立的小剧团,还有专门为小剧团创作剧本的土生土长的创作者。农民写农村事,农民演农村事,极大的激发了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成果丰硕,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如,宁江区农林村筹拍了电影《笑春》,乾安县君子村的文艺表演登上了央视新闻。

  ——农民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农民运动会、农民村晚等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百余场次,改编和创作文艺节目1280个,吸引农民累计约140万人次,一批民办鼓乐队、民办小剧团和民间工艺品等民间文化产业正在兴起。特别是在乾安县君子村等一些村屯,通过快板、二人转、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意识地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富民政策、农村好人好事、文明新风融入文艺表演中,寓教于乐,使广大农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促进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社会风貌形成。如今,在全市广大农村,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成为最热闹、群众最向往的去处,通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广大农村呈现了“三多三少”的可喜变化,即: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的多了,参与打架斗殴的少了;学科技、学文化、学知识的多了,酗酒、赌博、搞迷信活动的少了;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谦让的多了,邻里纠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少了。在我们调研的典型村中,犯罪率、超生率几乎为零,崇尚科学、创业致富、尊老爱幼、和谐文明等良好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近年来,虽然通过在“种”上下功夫,我市的农民自办文化得到了繁荣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但农民自办文化在很多地方对农村移风易俗、村容村貌改善作用不十分明显,农村的盗窃、赌博、打架斗殴,以及不孝顺父母,因经济利益造成兄弟反目、姐妹成仇等一些不道德、不文明现象大量存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活动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市的农村自办文化

  主要是农民在农闲间的自娱自乐,内容选择以农民的喜好为主,没有把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文明规范以及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知识进行充分植入,与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不足,“以文化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演出中,为了活跃气氛,荤段子、低俗的表演也屡见不鲜。二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全市广大农村农民自办文化多数以大秧歌为主,形式单一,没有特色,一些传统的快板、拉场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形式很少,篮球、乒乓球等体育活动形式也比较少,农民自办文化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差距,与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作用的要求还有距离。三是土生土长的乡土创作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讲的是群众身边的事,说的是农民自己的话,农民创作人才最重要。在调研中我们看到,村屯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特别是创作型人才非常缺乏,很难保证文化大院切实能发挥其文化阵地的作用,极大的制约了我市“种”文化的发展,制约了农民自办文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如,宁江区农林村,在村里较强的集体经济的支持下,农家书屋、健身房等文体设施完善,篮球队、秧歌队伍等农民文体队伍齐全。但是,由于缺乏乡土创作人才,小剧场只能外请剧团来为农民演出,本村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政府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目前各文化大院的维护资金仅够开展一般性活动,多是农民自发参与,或是经济条件好的农民自己购置,资金的短缺制约了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规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同时,“三下乡”活动存在着与农民需求相脱离的情况。

  三、几点建议

  可以说,当前我市农民自办文化处于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还不适应,特别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度不够,自办文化的层次和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拐点,迫切需要在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拓展。

  一是要不断丰富活动内容。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富、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对农民自办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跳出娱乐型的“小文化”框框,引入科技、教育、扶贫、普法、计生等人文学科、构筑“大文化”框架,更多层面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促进农村移风易俗。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和农民的特点,以乡土为根基,以传统为依托,以时代为基调,大力挖掘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特别是把孝道内容突出出来、融入进去,倡导文明新风。要本着“宜居”、“宜业”的村落文化建设要求,结合各地不同文化资源优势和保护、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扶持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开展特色文化乡村建设,着力规划建设一批特色文化县乡、特色文化村组、特色文化团体和特色文化企业,形成“一县一品”、“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防止各地农民自办文化单一化、同质化。同时,要通过规划引导,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产业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是要拓展活动形式。形式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是增强农村自办文化吸引力的主要抓手,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村农民农闲时机,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体活动相结合,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把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把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多开发举办一些农民运动会、农民艺术节、乡村篮球赛等符合实际、兼顾乡土气息与时代新风的活动载体,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让农民在与中提升素质,提高文明程度。要依托乡镇文化综合站、农民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主要场所,积极开办“农民大讲堂”,以国家政策法规解读、道德宣讲、科技普及、文化宣传等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断赋予文明村、文明户的创建内容,积极营造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着力打造农村本土文化创作人才队伍。扎根于农村的文化创作人才队伍,是农民自办文化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全市文化工作者的素质,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

  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要发挥好村级文化组织员作用,以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群众文体队伍,规范和加强群众业余文体团队建设,培育和发展乡镇、社区、村以及基层单位的文体团队,努力提高基层群众业余文体团队的文化素养和水平。要保护和培养民间艺术人才,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要加大对农村业余创作者的培养和扶持力度,利用表彰、奖励等形式,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乡土文学的创作,引导他们在弘扬传统美德、提倡文明新风上下功夫,进一步促进农民创作群体的健康发展,带动扎根于农村的民间创作人才的不断涌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要创新培训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乡土文化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全面提高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乡村文化人的培养,为农民自办文化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扶持不仅是加快农民自办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保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松原实际,研究制定全市关于发展自办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具有较高水平的小剧团、小表演队面向市场,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资源,走专业化或综合发展的道路,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资力度的同时,也应根据农民自办文化的开办情况、规模大小和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效,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使其步入良性循环与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对发展农民自办文化成绩突出的村、表现优秀的团队,要给予重点扶持,以此带动、提高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打造出一批贴近专业水准的品牌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表彰奖励机制。通过设立文化奖励基金,定期对在农村文化建设以及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个人、优秀文艺团

  队、示范性文化大院、文化带头人等进行表彰奖励。要优化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推动“三下乡”活动制度化和科学化,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做好农民在文化、科技、卫生等方面的需求调研基础上,探索实施菜单式“三下乡”模式,送农民现实需要的,送农民迫切想了解的,切实提高活动的实效性。通过政策扶持,推动建立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常效机制,更好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桂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桂平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桂平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主要成绩

  桂平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情,农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搞好村庄规划,进行改水、改厕、改灶、改房、改路,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硬化乡村道路和户间道路,积极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

  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全市已建沼气池4万多个、卫生厕所约5万多个,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桂平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民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xx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桂平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散精力,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走过场。二是整合社会力量不佳,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创建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有的各自为政,对创建工作不是那么热心和尽力。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不断探索新的创建形式。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创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化村道,绿化、美化村庄,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但由于桂平市财政比较艰难,没能安排创建专项资金,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xx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

  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桂平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推荐访问: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精神文明建设 工作汇报 农村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