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5篇

时间:2023-05-01 13:49:01 浏览量:

篇一: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年级:

  姓名:

  2021届高考政治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1.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

  A.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

  B.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

  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

  D.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

  2.2019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一财政政策合理的传导顺序是:

  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拉动经济增长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经济稳定增长

  ③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经济稳定增长

  ④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少税收→拉动经济增长

  A.

  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一般来讲,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充分利用经济资源,刺激总需求增长

  B.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

  C.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

  D.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以抑制总需求

  4.一般来说,当出现下面漫画中的现象时,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A.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B.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C.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5.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下列表格中对财政作用的分析正确的是:

  经济现象

  经济发展过热

  经济增长滞缓

  经济增长滞缓

  经济发展过热

  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具体措施

  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减少支出、增加税收

  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政策效果

  给经济“降温”

  拉动经济增长

  拉动经济增长

  给经济“降温”

  ①②

  ③④

  A.

  ①B.②

  C.③

  D.④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下列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做法是:

  ①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

  ④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财政部表示,2019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下列选项符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求的是: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财政收入

  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④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政策的是:

  ①2018年1月1日起,1.6升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将由7.5%恢复到10%的税率

  ②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③国家决定扩大财政赤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④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实施贷款优惠政策

  A.

  ①②

  B.①③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C.②④

  D.③④

  9.下列措施中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是:

  ①国家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

  ②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

  ④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同时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上述政策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合理的是:

  ①实体经济研发投入增加

  ②降低实体经济增值税起征点

  ③实体经济竞争力增强

  ④产品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A.

  ①→③→④

  B.②→①→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11.十九大代表、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五年来,银行业改革发展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要改进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下列做法及其传导结果符合上述要求的选项是

  ①大幅提高房贷利率优惠→提振购房需求→房产加快去库存→银行资金回笼:

  ②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应量→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贷款增加、活力增强→企业债务风险降低

  ③盯防高风险金融机构→强化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资本充足率

  ④降“杠杆”,规范房贷资格→减少投资炒房需求→降低银行房贷不良率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特别国债指专门服务于特定政策、支持特定项目需要的国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下行,支出压力上升。为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3月27日,党中央决定发行特别国债。关于此次发行特别国债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推导合理的是:

  ①增加财政定向支出

  ②拉动经济增长

  ③激发社会生产活力

  ④提升财政创收能力

  ⑤刺激社会总需求

  A.④→①→③→②

  B.④→①→⑤→②

  C.①→③→⑤→②

  D.①→⑤→③→②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下列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做法是:

  ①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②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

  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

  ④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2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

  ①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②减少税收

  ③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④降低银行利率

  A.

  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某国经济运行出现下行的状况,为此该国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财政政策,下列对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推导过程正确的是

  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减少赤字→财政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②政府加大采购力度→刺激社会需求→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增长

  ③降低存贷款利率→投资与消费增加→供求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④实施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企业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增长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6.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中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有效的稳定增长,支持中国经济转型。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积极财政政策的传导路径的是: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缩减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②加大政府国债发行→增加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消费扩大→经济发展

  ④下调小微企业减免税起征点→企业税负减轻→生产扩大→经济发展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两项政策:

  ①通过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发挥作用②主要影响社会总供给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③都以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为主要目标

  ④都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服务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8.为切实降低企业负担,促进我市外经贸发展,德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全面下调检验检疫收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运用了财政政策

  ②实施了货币政策

  ③旨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④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裁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在央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0年1月6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这一政策认识正确的是是:

  A.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贷款额度增加→缓解融资困难→助推企业增效

  B.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贷款额度增加→融资成本降低→企业效益提髙

  C.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额度增加→企业融资便利→促进企业发展

  D.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贷款额度减少→居民消费减少→抑制经济过热

  20.2019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据此,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结构性减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B.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支持金融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C.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降低个税起征点→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D.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

  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6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府专项债券规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据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减轻相关企业税负——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②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经济建设筹措资金,扩大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③取消或停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宏调控能力减弱——经济增速放缓

  ④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社会总需求——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10-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2020年我国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财政政策要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判断2020年我国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并说明做好新年经济工作应发挥的财政作用。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国近五年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2019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今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1)简要说明我国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聚力增效的。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GDP实际增长174倍,人均GDP实际增长70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近300倍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上升为77岁,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社会保障、找贫脱贫、生态环保事业全面发展,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枣居世界首位,“一带一路”倡议得到16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

  7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职能作用,建立并完善了适应不同经济运行形态需要的时政政策调控体系。如2019年,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我国加力提效实积杈的财政政策,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国财政赤宇比2018年增加38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2018年增加8000亿元:;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对地方转移支付75399亿元,主要用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在2018年减税降费13万亿元基融上,继续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万亿元;同时,加强政策协调,坚持有保有压,增强调控的前瞻性、廿对性和有效性,有力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职能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019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背景下,我国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及相关环节在增值税减税规模中占比近70%,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约2500亿元,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效果明显,企业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全国海关不断提升税收质效,全年减税达3635亿元,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明显降低,据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全球排名提升了9位;全年全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8.1%,各级财政部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的财政政策是如何通过影响社会总供给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材料一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202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民生支出,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要发挥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协同精准发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要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街,避免经济大起大落。

  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材料二

  会议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会议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时代抓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减轻实体经济税负降低融资成本和人工成本,营造宽松发展环境;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要加快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会议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财政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哪些重大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7.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某班同学以“新形势下怎样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议题进行探究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整理的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

  注: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材料二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浙皖各有所长,因此,要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协同1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开放合作水平。如果说,曾经的区域竞争更多体现为一种锦标赛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是要消除同质化竞争,做强各自差异化的长板,真正实现“1+3>4”。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结合材料二,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少因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2020年2月6日国务院发改委和财政部共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我国经济继续高质量发展。措施主要包括: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以及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确定对企业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措施,减税将惠及1798万家企业,占全国纳税企业总数的95%以上;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税标准,直接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税负从原来的10%和25%相应降至5%和10%;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可按投资额的7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材料二: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明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为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我国首部“绿色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已经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领域“费改税”以立法形式确认。该法确立了正向减排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生产方向。以大气和水污染物为例,排放浓度值低于标准30%的,按75%缴税;低于排放标准50%的,则按50%缴税。同时,实施动态税额调整11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机制,由国家定底线,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上浮,环保税的收入全部纳入地方财政,统筹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实施减税政策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征环保税是如何通过保护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6分)

  参考答案:

  1.A【详解】试题分析:当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即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拉动经济增长,故选项A正确;选项B和D为紧缩性财政政策,适合经济过热,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应该是减少税收,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D【详解】①④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减少税收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①④正确。②增加税收属于紧缩型的财政政策,②错误。③减少财政支出属于紧缩型的财政政策,③错误。本题选D项。

  3.A【详解】A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A符合题意。B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相对应的应该是减少经济建设支出和增加税收,B说法有误。C“紧缩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12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而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C不符合题意。D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是减少税收以刺激总需求,D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

  4.B【详解】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当经济增长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应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给经济降温,B适合题意,排除A;当经济增长滞缓时,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C不适合题意,D错误。

  5.C【详解】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①经济发展过热,说明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此时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①错误。②③经济增长滞缓,说明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此时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错误,③正确。④经济发展过热,说明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此时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④错误。故本题选C。

  6.D【详解】①④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③不符合题。故本题选D。

  7.D【详解】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都是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增加财政支出;②属于货币政策,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D。

  8.C【详解】①③不合题意,二者均是财政政策;②④符合题意,“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均属货币政策。故选:C。

  9.B【详解】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方向和数量,来调节社会总需求。国家提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退税率,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①符合题意;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属于扩张性货币政策,不属于财政政策,②排除;扩大国债发行,增加支出,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③符合题意;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详解】我国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出台有利于企业提高科研水平的政策,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可使实体经济研发投入增加,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产品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实体经济竞争力增强,①→④→③的传导顺序正确;降低实体经济增值税起征点,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与题干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不符,②排除。本题选C。

  13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11.D【解析】金融风险主要是债务风险,大幅度提高房贷利率优惠,有利于炒房,增加了金融杠杆和风险,银行资金也未必能回笼,①项传导错误;“贷款”属于货币政策,与前面的“财政政策”搭配不当,同时企业债务风险应为上升,②项传导错误;盯防高风险金融机构,强化管理和风险控制,提高资本充足率,有利于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③项传导正确,符合题意;通过降“杠杆”和规范房贷资格,可以减少炒房需求,从而有利于银行降低房贷不良率,④项传导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

  12.D【详解】①发行特别国债,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增加财政定向支出,故①排第一位。⑤增加财政定向支出,有利于刺激社会总需求,故⑤排第二位。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激发社会生产活力,故③排第三位。②激发社会生产活力,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故②排第四位。④发行国债是为了增加财政的支出,并不是提升财政创收能力,故④不选。故本题选D。

  13.D【详解】①④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通过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扩大信贷规模是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③不符合题。故本题选D。

  14.C【详解】①②③:政府若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采取的财政政策有加大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减少税收,扩大国债发行规模,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降低银行利率属于货币政策,④错误。故本题选C。

  15.B【详解】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会扩大,①推导错误。②政府加大采购力度→刺激社会需求→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增长,②推导正确。③降低存贷款利率是货币政策,题目文档是积极的财政政策,③不符合题意。④实施减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企业生产扩大→促进经济增长,④推导正确。故本题选B。

  16.C【详解】②④加大政府国债的发行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增加投资,从而拉动内需,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下调小微企业减免税起征点也是属于积极的财政支出,有利于企业的税负减轻,从而能够扩大生产,促进经济发展,②④正确。①缩减政府国债的发行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①错误。③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③错误。本题选C项。

  17.C【详解】①④:题目中,在2020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两项政策通过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发挥作用,都为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服务,①④正确。②:该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②排除。③:减税降费属于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故该选项表述错误,排除③。故本题选C。

  14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18.B【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①②下调检验检疫收费属于财政政策,而不属于货币政策,①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未涉及国际收支,也就未体现促进国际收支平衡,③不符合题意。④全面下调检验检疫收费,有利于促进外经贸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9.C【详解】A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A错误。B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利于增加贷款额度,但是没有降低融资成本,不一定提高企业效益,B错误。C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增加贷款额度,企业融资便利,从而促进企业发展,C符合题意。D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属于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D错误。故本题选C。

  20.A【详解】本题考查宏观调控。A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需要增加支出,降低税收,落实结构性减税,这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增加就业,A传导正确。BD减税降费并不是货币政策,BD不符合题意。C降低个税起征点,会增加居民负担,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不会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更不能达到增加就业的效果,C错误。故本题选A。

  21.A【详解】①②材料中的起点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①②推导正确。③取消或停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负担减轻,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发展,国家财政增加,③推导错误。④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市场流动性,社会总需求会减少,④推导错误。故本题选A。

  22.我国实施积极的(或扩张性)财政政策。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方面的作用。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引导资金投向民生建设。②发挥财政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作用。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③发挥财政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方面的作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解析】本题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央财政支出为材料,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材料与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判断2020年我国实行什么样的财政政策?并说明做好新年经济工作应发挥的财政作用。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财政政策,考生结合材料中的“减税降费”与教材知识直接判断:积极的(或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二步,说明财政作用,知识的考查比较具体,属于微观层面考查,财政的作用:1+3,即总作用、促公平、促配置、促平稳。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总作用与促公平角15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度:写出主干知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物质保障方面的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央财政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引导资金投向民生建设。②促配置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央财政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③促平稳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央财政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23.(1)①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推行结构性减税的财政政策,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会遇到一定的压力。②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随着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势头向好,这又为我国财政收入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①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推动社会公平;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和脱贫的投入,为改善人民生活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物质保障;③发挥财政资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作用;④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发挥财政资金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要求简要说明我国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及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聚力增效的。

  (1)简要说明我国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属于影响类主观试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可以从以上两个角度组织答案。

  (2)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聚力增效的。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

  通过材料“今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财政转移支付,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资金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发挥财政资金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积极作用。

  24.(1)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①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税负,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②财政用于地区协16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调发展,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坚持有保有压,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④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2)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各方联动的大格局。②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③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④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依法执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了各项部署的落实。

  【解析】本题以建国70周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以及财政政策为材料,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的职能作用。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财政作用,主要四个层次:总体作用、促公平、促配置、促平稳。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总体作用角度:写出主干知识: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税负,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②促公平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财政用于地区协调发展,支持提供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③促配置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坚持有保有压,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实现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资源合理配置。④促平稳角度:写出主干知识: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1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试题设问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试题设问指向的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材料可以发现解答本题知识角度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各方联动的大格局。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依靠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③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权,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监督检查,保证了各项部署的落实。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组织建设是党建的重要内容。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5.①减税降费,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所得,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研发投入,增加有效供给,助力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②降低进口税费,增加进口,同时促进国内相关企业提高竞争力,改善我国要素供给。③财政支出优化资金流向,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④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有效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解析】本题以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的财政政策是如何通过影响社会总供给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属措施类主观题。知识指向财政政策。材料“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减税降费效果明显,企业营商环境大幅改善”,说明减税降费,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所得,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研发投入,增加有效供给,助力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材料“全国海关不断提升税收质效,全年减税达3635亿元,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明显降低,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全球排名提升了9位”,说明降低进口税费,增加进口,同时促进国内相关企业提高竞争力,改善我国要素供给。材料“大力1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增加了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这是财政支出优化资金流向,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综上可知,我国政府通过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升有效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6.(1)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①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大力发展实体经济。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解析】本题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李克强总理提出,2020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财政的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财政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哪些重大作用,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7.(1)①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②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解析】本题以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数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是》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一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并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基本态势,考生12021届高考政治

  时政热点作业

  财政政策

  认真研读图表,图中两个指标: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长情况,考生抓取关键数据,注意时间节点,纵横对比,说明情况:2019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明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第二步,分析财政作用,考生结合时政资料和教材知识分析作答,考生可以从减税降费、财政支出结构、经济提质增效、压缩性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保障等方面回答。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可从材料提取信息提炼答案要点。①材料信息:“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浙皖各有所长,因此,要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提炼答案要点: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②材料信息:“加快覆盖城乡的公路、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联通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的基础设施网络”,提炼答案要点: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③材料信息:“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炼答案要点:推动产业升级,为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新动力,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④材料信息:“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服务业、农业领域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协同开放合作水平”,提炼答案要点:深化对外开放,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28.(1)原因:实施减税政策有利于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增强企业发展预期,(1分)促进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1分)提振实体经济,激发企业活力。(1分)免征增值税,提高免税标准,能够增加企业“获得感”,切实降低企业财务负担。(2分)初创企业大幅度减税,能够降低初创企业创业成本,激发投资热情,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分

  (2)确立环保税征收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倒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促使其进行绿色生产;(2分)环保税收入纳入地方财政,调动地方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帮助地方产业优化升级;(2分)排污费改环保税,发挥税收对环境保护的调控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20

篇二: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穷人的收入社会福利没有得到改善的观点是(A)。

  A、功利主义B、平均主义C、罗尔斯主义D、折衷主义

  2.财政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活动的主体是(A)。

  A、政府B、企业C、国家机关D、公共事业单位

  3.公共物品是指(D)。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4.财政调制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是指财政的(B)。

  A、配置资源的职能B、分配收入的职能C、维护国家的职能D、稳定经济的职能5.在计算出应纳税额后,从中减去一定数额的是(B)。

  A、税收抵免B、税收扣除C、税收豁免D、优惠退税

  6.在一般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的发展趋势表现为(A)。

  A、不断扩大B、日渐萎缩C、基本不变D、无规则波动

  7.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说明财政支出有增长趋势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C)。

  A、瓦格纳B、皮科克C、马斯格雷夫D、拉弗

  8.对混合物品,较好的提供方式是(D)。

  A、政府生产,政府无偿提供B、私人生产,政府购买回来后无偿向社会提供

  C、私人生产,私人有偿提供D、一部分政府无偿提供,一部分市场有偿提供

  9.财政各收入项目中,国家采取有偿原则获得的是(C)。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公债D、规费

  10.从公共产品的特点来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筹资的最佳财政收入手段是(BA、政府债务B、税收C、企业利润D、政府收费

  11.在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中,(C)是最主要的来源。

  A、CB、VC、MD、C+V12.组织财政收入首先要保证(B)。

  A、企业利益B、国家利益C、个人利益D、三者兼顾

  13.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B)。

  A、所得税B、商品税C、财产税D、遗产税

  14.税负转嫁的方式中后转又称(A)。

  A、后转B、顺转C、逆转D、税收资本化

  15.下列不符合税收中性的是(A)。

  A、国家征税使社会的损失尽量以税款为限B、国家征税尽可能不带来超额负担

  C、国家征税要避免对市场的任何影响D、不使税收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16.税收的"横向公平"是指(B)。

  A、对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普遍征税B、凡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同等征税

  C、凡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征不同的税D、凡与企业进有横向交易关系的企业都征税

  17.公债是(A)。

  A、国家信用B、银行信用C、企业信用D、个人信用

  18.国债持有人卖出国债时,与买方协议将来重新买回该笔国债,被称作(D)。

  A、国债发行B、国债流通C、国债期货D、国债回购

  19.国债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即使进行清算交割的交易方式属于国债的(A)。

  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交易

  D、期权交易

  20.公债按发行主体可分为(B)。

  A、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B、政府部门公债和公共企业部门公债)。

  C、生产性公债和非生产性公债D、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

  21.下列工具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有(A)。

  A、税收B、公开市场业务C、公债D、再贴现

  22.面对经济停滞,政府应该(C)。

  A、扩大支出、减税,以及/或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B、削减支出和税收,以及/或实施从宽的货币政策

  C、扩大支出、减税,以及/或实施从宽的货币政策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3.公债的排挤效应是指(D)。

  A、发型公债使认购者实际收入减少。B、发行公债使银行存款减少。

  C、发行公债使货币流通量减少。D、发行公债使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减少

  24.经济过热时,一般采取的税收政策是(D)。

  A、扩大税基B、提高税率C、减少税收优惠D、以上答案都对

  二、判断题

  1.财政分配对象主要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2.罗尔斯主义的观点认为穷人和富人的效用相同。(×)

  3.外部正效应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而外部负效应损害社会经济发展。(√)4.政府只对政策性亏损给予补贴。(√)

  5.从当今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来看,都呈现处不断扩大的趋势。(×)

  6.政府购买性支出,一般不必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7.转移性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日益上升的趋势。(√)

  8.对经济欠发达的社会,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应侧重于效率,兼顾公平。(√)9.财政收入相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主要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表示。(√)

  10.政府的职能范围越大政府需要筹集的财政收入规模也就越大。(√)

  11.价格水平的增长率高于名义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则实际财政收入水平正增长。(×)

  12.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财政收支囊括了政府和企业的主要收支,以及居民个人的一部分收支,因而,财政集中的比例相应地高些,财政收入规模较大。(√)

  13.税收“中性”原则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而言。(√)

  14.税收归宿是指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没有税收流失,税款归于国家。(×)15.拉弗曲线说明高税率能取得高收入。(×)

  1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弹性愈小,愈有利于税负前转。(√)

  17.税收具有有偿性,而国债是无偿的。(×)

  18.把国债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这个指标叫国债负担率。(√)

  19.有偿性,灵活性,自愿性是公债的特点。(√)20.比较可靠的偿还国债的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专门建立的偿债基金。(×)21.通货膨胀时可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

  22.财政政策中政府支出政策比税收政策作用效果强烈。(√)

  23.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理解为避免和抑制通货膨胀。(√)

  24.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三、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

  又称公共财货,是指由政府等公共部门提供的,任何人都可以享用的,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与劳务

  2.公共财政:

  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或模式

  3.财政:

  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利并以自身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所进行分配的过程

  4.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性,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的个人或企业,但是其他的个人或企业并没有因此而支付成本或得到补偿的情形

  5.市场失灵:完全竞争的市场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但现实的市场与完全竞争的市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距,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的或缺乏效率的就是市场失灵。

  6.瓦格纳定律:

  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考察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国经济与财政所发生的新变化,指出由于工业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不断增加是不可避免的长期历史趋势,后人把“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称为瓦格纳定律

  7.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在市场上购进为了实现其各项职能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即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劳务的支出

  8.社会保障支出:

  是指政府通过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收入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以及由于其他原因而生活面临困难的公民,给予货币或实物形式的帮助,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9.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是指国家为了弥补因价格体制或政策原因,造成价格过低给生产经营者带来价差损失而支付的补贴

  10.税收收入: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定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财政收入

  11.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亦称政府收入或公共收入,是国家通过财政各环节集中起来的各种财政资金的总称。

  12.税收转嫁:

  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13.拉弗曲线:

  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设计的,该曲线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横轴代表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收入。有三方面含义:A:高税率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B: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C: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着一种兼顾税收与经济增长的最优税率

  14.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指纳税人在购买课税商品时,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扣除款恰好等于税收的还原价值。

  15.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担的税额。

  16.国债: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17.国债结构:国债的结构指的是不同种类或不同性质的国债间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的有机组合

  18.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的政策,其本身具有根据经济波动自动保持稳定的性质

  19.盈余的财政政策:也叫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主要手段是增税,降低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其结果为财政盈余叫盈余性的财政政策

  20.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降低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手段刺激社会需求增长的政策。主要手段是减税、提高政府购买水平和转移支付水平,这种增支减收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赤字,也叫赤字财政政策

  2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式主动采取不同的财政手段,以消除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系统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

  四、简答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

  答:①市场不能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②市场解决不了外部效应问题③市场解决不了垄断和自然垄断问题④市场解决不了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问题⑤市场解决不了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⑥市场难以解决宏观经济总量均衡问题。

  2.说明功利主义对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的观点

  答:社会福利W=U甲+U乙

  穷人和富人的效用相同,因而将富人的收入转嫁给穷人社会状况不会得到改善,反而会增加调整成本,结果得不偿失。

  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答:国家职能的扩大、经济与收入的增长、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技术的发展

  4.财政投资与非政府投资比较的特点

  答:英国经济学家皮克科和怀斯曼对英国1890年-1955年财政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经验分析支出,在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呈现一种渐进向上的发展趋势,而在战争、灾害等非正常年份,财政支出会急剧上升,而后会下降,但不会回到原来水平,呈现一种进二退一的梯度渐进增长趋势。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带来收入的增长,导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但在非正常时期,政府支出会被迫急剧增加,而战争或灾难过后,灾后的重建等使财政支出不会回到原来水平

  5.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

  (一)基础设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属于混合公共产品

  (二)基础设施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三)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成为政府调控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6.政府财政投资应遵循什么的原则?

  答:(一)政府财政投资应尽力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失效和弱效

  (二)政府财政投资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投资选择和投资偏好

  (三)政府财政投资要有利于调节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运行

  7.为什么税收能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答:(1)政府寻找公共产品的弥补方法必须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税收正好具备这个特点;

  (2)政府收入的来源需要具有稳定、充分,具有连续性,税收恰好满足;

  (3)税收还可以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8.税收是国家主要财政收入的原因

  答:(1)政府为了寻找公共产品的补偿方法必须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税收具有这样的特点。

  (2)财政收入必须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税收可以满足这一要求。

  (3)税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

  9.为什么间接税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

  答:①间接税能够筹集较为充裕的税收收入,为政府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支出提供必要的资金来源。

  A:间接税的课税范围和税基较广B:征税管理较容易

  ②间接税有利于储蓄和投资

  所得税降低了私人投资和储蓄的收益率,而间接税对投资和储蓄的收益不影响

  间接税可以转嫁,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间接的鼓励了储蓄

  ③世界各国的税制改革证明间接税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10.税收转嫁的条件是什么?

  答:税收转嫁的条件有四个:

  (1)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易转嫁

  (2)商品税易转嫁,所得税不易转嫁

  (3)征税范围广的税赋易转嫁

  (4)企业的目标利润对税负转嫁有影响。经营者比较税赋转嫁所得和销量减少的关系,后者大于前者,经营者愿意承担部分税款,保证销量;反之,愿意转嫁

  11.发展中国家采用间接税的原因

  答:(1)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水平低,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难以保证政府开只需要。

  (2)发展中国家征管水平较低,所得税相对于商品税又比较复杂所以商品税可行。

  (3)商品税比所得税隐蔽,比较容易被纳税人接受。

  12.说明国债的负担

  答:(1)认购者负担

  (2)债务人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

  13.分析国债以不同价格发行的原因及结果

  答:

  (1)平价发行。平价发行的原因有:一是市场利率要与国债发行利率大体一致。二是政府必须有良好的信用。

  (2)折价发行。折价发行的原因有:一是压低发行价格比提高国债的利息率,更能掩盖财政拮据的实际情况,且不致引起市场利率随之上升而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二是在发行任务较重的情况下,用减价的方式给予额外利益来鼓励投资者踊跃认购。折价发行提高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3)溢价发行。溢价发行的原因有:一是国债利息率高于市场利息率,以致认购者有利可图;而是国债利息率原与市场利率大体相当,但当债券出售时,市场利率下降,以致政府有可能提高债券的出售价格。

  溢价发行可以降低债券的实际收益率。

  14.影响国债发行的因素

  答:(1)预算收支差额

  (2)国债还本付息

  (3)宏观经济环境

  (4)政府承受能力

  (5)社会应债能力

  15.分析说明弥补财政赤字最理想的方法

  答:同增税、增发货币和向中央银行透支等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相比,发行公债是最理想的方法,一般不影响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副作用较小。

  (1)发行公债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变,不会导致通货膨胀,而增发货币或向中央银行透支会扩大流通中的货币量,导致通货膨胀。

  (2)公债的认购遵循自愿的原则,将从社会资金中流离出来的部分让渡给国家使用,不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增加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16.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方式及其适合的条件

  答:

  (一)方式:1、双松--有利于刺激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效果最佳,但会引发通货膨胀,一般情况慎用。2、双紧--有利于抑制总需求,长期使用会造成经济萎缩或衰退,慎用。3、紧松配合--二者选择其互补性,使它们共同对现实宏观经济目标发挥作用。

  (二)条件:1、双松(1)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置闲置(2)劳动力就业不足(3)大量的资源有待于开发(4)市场疲软;2、双紧(1)需求膨胀,物价上涨(2)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的制约作用(3)经济秩序混乱;3、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适用条件:(1)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财源充足(2)私人储蓄率下降(3)物价呈上涨的趋势;4、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适用条件:(1)财力不足,赤字严重(2)储蓄率高(3)市场疲软

  17.说明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答:一、在运用过程中的局限性1、税收--为抑制通货膨胀而增税,压缩总需求,抑制物价上涨

  企业:增税--税负转嫁,物价上涨,效应受限

  个人:增税--减少了个人可支配收入降低个人消费水平,但物价上涨,遭到反对。减税--扩张财政政策,人们把钱不一定用于购买商品,而用于个人储蓄没有达到减税所要求的消费增加或投资增加。2、支出政策的局限性①政府减少购买,影响大企业收益--企业反对②政府减少转移支付,减少人们收入--公众反对③经济萧条时增加转移支付,人们把它用于储蓄而非投资,扩大需求不可能实现④通货膨胀时政府消减支出,但具有刚性,难以大幅度缩减

  二调控中产生的作用受时间滞差限制

  识别时滞--发生变化与认识变化之间存在时间的迟误

  行动时滞--认识变化与制定执行政策之间存在时间的迟误

  反应时滞--政策的执行与产生效果之间存在时间的迟误

  18.试述双松和双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

  答:(1)双松--在经济严重衰退时采取此政策,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总需求,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扩张的财政政策:政府增支节收(增加支出或降低税收)--扩大总需求--国民收入增加,同时货币需求上升--会导致利率上升--投资减弱(抑制私人投资)--挤出效

  应,影响扩张效果的发挥。

  但此时采取扩张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信贷和投资规模上升

  从而消除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二者起到了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达到预期目标。

  (2)双紧--用于经济过热或经济极度膨胀情况下。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率--压缩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货币需求下降--会导致利率下降--投资上升(私人投资增加),从而影响财政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公债(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贴现率等)--货币供应量下降--利率上升--信贷和投资规模下降,减少国民收入。

  二者配合起到了抑制经济过度的情况(长期使用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

  19.试述“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与“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配合的效果

  答:

  (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税或增加政府支出--私人可支配的收入上升、企业投资增加--有利于消费和投资,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

  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卖出公债(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等)-减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上升,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减轻扩张性财政政策

  带来的通货膨胀。既刺激了总需求又有效的抑制了通货膨胀。

  (2)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紧缩财政政策---增税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企业投资减少--减少消费和投资,压缩社会总需求,减少赤字。

  扩张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入公债(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率等)--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增长。

  作用:紧缩预算,刺激经济增长

篇三: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

  

  论积极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取向

  一、积极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分析

  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种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由国内外各种因素所共同决定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消费需求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缓,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通货紧缩趋势显现等.在宏观经济疲软和货币政策乏力的背景下,为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中央果断做出决策,采用积极财政政策,以达到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5年来,税收政策与之进行了一定的配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鼓励投资的税收政策。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停止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二是对企业设备投资实行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2)鼓励出口的税收政策。1998年以来,我国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的平均退税率提高了5.5个百分点。(3)刺激消费的税收政策。如对居民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通过清理各种收费和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住宅造价和解决汽车售价过高问题,鼓励对住宅和汽车的消费等。

  但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超常增长,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历年的税收弹性系数都大于1,最高年份竟达到了3.227(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那么,究竟如何认识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来看,可以实施减税政策,也可以不实施减税政策。减税只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手段,对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要实行减税,要根据实际经济形势,做出正确判断。从实施减税政策的实践来看,有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先例。如美国“罗斯福新政”,没有实行减税政策,但取得了巨大成功,使美国度过了30年代的大危机。但减税政策并不是“灵丹妙药”,如里

  根政府实行的减税政策,却是以失败告终。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要实行减税政策,要根据当时的实际经济形势来决定,而不是一般规律。我国之所以没有实行减税政策,是因为我国当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市场低迷,消费需求不旺,减税减少了政府的支出,却难以达到刺激民间投资增长的效果。因此减税政策必须审时度势,适应当时的具体条件,并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合,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第二,从理论上讲,增税也有一定的扩张作用。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减税有扩张作用,但增税同样可以起到扩张作用,减税是通过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起扩张作用,而增税是通过增加政府支出起扩张作用,而且政府支出乘数效应大于减税本身的效应(政府支出乘数=1/(1-b);税收乘数=-b/(1-b);b为消费的边际倾向)。我国根据当时的国情,没有实行减税政策,是正确的决策。通过增发国债筹集的资金用于增加政府投资,而税收增长用于满足科学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支出的需要,增加公务员工资等,同样起到了刺激消费的效果。

  第三,我国的财政形势不允许实施减税政策。在当时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都比较低,财政形势不容乐观,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瓶颈制约。要增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财政收入作保证。提高“两个比重”是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减税势必恶化这些脆弱的经济形势。

  第四,我国的税制结构限制了减税政策效应的发挥。从减税的效果来看,减直接税的效果要大于减间接税的效果。因此,当税制结构中直接税的比重较大时,减税效果会比较显著。我国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目标是建立“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但事与愿违,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国流转税“一支独秀”,所得税的比重较小。虽然近年来所得税增长较快,但“双主体税制”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在我国,减少流转税会直接减少税收收入,而减少直接税又没有多大的空间,所以,减税的效果不会十分明显。

  第五,减税政策不能刺激我国民间投资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扩大。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为33%,个人所得税的最高边际税率为45%,与世界水平相当。如果考虑税收的流失程度,我国所得税的实际税率与名义税率之间的差距较大,据调查,目前企业所得税平均税率只有25%左右,即使降低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持平,也不等于减税。因此,从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分析,全面减税都不是最优选择。何况,还应考虑到我国企业中有相当数量属于亏损或微利,对于这些未缴纳所得税的企业而言,减税没有实际意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减税并不能刺激这些企业的投资。投资是拉动需求的重要力量,它的不景气说明经济还未能启动起来。减税能否刺激消费需求呢?不能。原因是收入差距过大,少数高收入的人该买的都买了,没有什么需求;多数低收入的人有需求但没有支付能力。另外,对于低收入者,由于住房、教育、医疗制度的改革及下岗人数的增加,使他们预期支出增加,而预期收入不景气,即使减税,也不能刺激大多数人的消费需求。

  第六,税收快速增长,有正常因素和非正常因素。目前促使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和积极的因素是税收征管的强化。不可否认的是,在此之前,我国税收因征管不到位,税收流失数额较大,在经济发达地区,依据税法确定的应收税款与实际征收到的税款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由于税收流失的减少,政府财政收入超经济的增长,带有合理性和规范性,对增加政府财力具有重要意义。除正常因素之外,还有一些非正常的因素,不能否认和忽视的是税收存在着虚假收入。所谓虚假税收收入是指一些地区多征或预征税款,主要通过财政部门虚列收支、未退政策性应退税款、职工集资缴款、预征“过头税”、税务机关借款缴税等方式取得的税收收入。尽管虚假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不大,但也起到提升税收增长速度的作用。

  第七,我国的税收增长是一种恢复性增长,但增长势头过快,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近几年我国税收收入大幅度增长,不是由于政府对税制改革造成的,因为在此期间税制没有大的变化。在改革开

  放初期,税收收入(加上企业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左右,然后由于两步“利改税”,调动地方积极性,其比重急剧下降,几乎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到1996年达到了最低点,为10.2%。但财政支出规模并没有下降,那么相伴随的就是预算外收入增加,“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相当严重。从1996年开始,为了提高“两个比重”,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进行“费改税”,税收大幅度增长。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增长只能认为是一种恢复性增长。到目前为止,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没有达到改革开放之初的水平。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税收增长速度过快,高于了同期CDP的增长速度,不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税收与GDP应趋于同步增长,即只依靠经济增长带来税收的自然性增长。目前,这种增长趋势要有个界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没有实行减税政策,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经济形势,从实际出发,是正确的选择。

  二、如何看待当前世界性减税浪潮

  2000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增长放缓和一些国家已出现的经济衰退,纷纷采取了减税的财政政策。这将对其本国经济、世界经济乃至我国经济都会产生影响,值得关注。各国这次减税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降低所得税等税率(或税负),包括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很少有调减间接税如增值税等税率的。那么如何认识世界性的减税浪潮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减税政策需要坚实的财政做后盾。政府财政的大规模赢余是减税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从这一意义上说,美国在1999年到2000年期间就已经具备了实施减税的条件。但当时与经济强劲增长相伴随的是美国股市中“泡沫”的明显累积,短期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抑制“过热”。克林顿任期内减税显然不合时宜。2000年后半年,在格林斯潘“软着陆”的货币政策作用下,美国股市的“泡沫”已经明显挤出。进入2001年后,抑制经济增速放缓趋势的目标成为短期调控政策的主要指向。布什政府不过是抓住了短期政策与长期战略的作

  用方向趋于一致的机会,适时地推出了减税计划。

  强调减税的财政基础非常重要。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世界上不乏在缺乏财政赢余基础上减税而导致财政陷入困境的先例。例如日本为应对“泡沫经济”破灭后久治不愈的经济衰退,曾在1994年实行了针对个人所得税的4.5万亿日元“特别减税”(即限当年一次性)政策。这一政策从1995起又改为3.5万亿日元的永久减税和每年2万亿日元“特别减税”。到1996年,4年共减所得税22万亿日元。这一旨在调控总供求关系的财政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1993年到1996年,日本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0.2%、0.5%、2.3%和3.9%,经济增长呈现为加速趋势。但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财政状况一直较差。1996年,日本财政对国债的依存度从1990年的10.6%大幅提高到了28.0%,国债发行额从7.2万亿日元增加到21万亿日元,当年国债余额达241万亿日元。1990年日本的一般性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为65.1%(当年美国同指标为55.6%,欧洲各国平均为59.8%),1996年和1997年,这一指标上升到88.8%和95.4%。由于缺乏坚实的财政基础,到1997年这一减税计划已无法再坚持下去。1997年初,日本政府被迫推出了“重建财政优先”政策。1997年3月,每年2万亿日元的“特别减税”政策被废除,消费税由3%提高到5%。1997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一下跌落为—0.6%,且迄今仍未走出衰退的阴影。减税政策最终功亏一篑。

  第二,减税政策的主要方向。实施减税政策的国家减税主要减的是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等直接税,直接税在这些国家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这些税种的最基本作用是利用财政的再分配功能调整社会群体收入分配关系。布什政府减税法案的实质是在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已经趋缓的背景下,政府适时淡出对利益再分配领域。该法案在调节社会公平方面有两个新的着力点:一是把传统的“杀富济贫”调整为鼓励私人财富资本化;二是把调整公平的再分配职能更多地交给政府以外的非市场力量.很多经济学界人士把布什政府的减税法案归结为一项对富人有利的政策。理由是,这项减税法案的好处中有59.4%将落入

  年收入9.25万美元以上的占10%的高收入家庭中,而年收入在3.93万美元以下的占60%的家庭只能分享减税额的12.6%;而且取消遗产税显然更有利于富人。这种看法其实并未真正触及其本质。

  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的社会利益构成和各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产阶级的崛起和社会成员普遍拥有资产收益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美国国会预算局2001年6月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20年来绝大多数美国人从经济增长中受益,80%的美国家庭收入增加。美国1.03亿个家庭的平均税前收入由1979年的4.85万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6.24万美元,增幅为28.7%。与传统工业化阶段资金密集型大企业为主的工厂制度下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直接对立状态相比,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已经由不断趋于激化转变为趋缓。社会群体间的利益矛盾趋缓是布什政府减税法案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因为这项法案主要涉及的是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而这些税种的最基本作用是利用财政的再分配功能调整社会群体收入分配关系。布什政府减税法案的实质是在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已经趋缓的背景下,政府适时淡出对利益再分配领域。

  第三,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我国没有跟随“世界潮流”运用减税手段,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当前的经济形势的。首先,我国没有为减税做后盾的坚实的财政基础。减税必然会减少财政收入,而我国的财政赤字连年增加,更谈不上财政盈余了,盲目追随潮流,必然陷入财政困境。其次,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体,而不是以所得税为主体,减税效果不佳。再次,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基尼系数早已过了国际警界线。减税势必减弱税收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这与目前我国的税收调控目标是不一致的。最后,从税收负担角度分析,我国当前主要是减费而不是减税。

  三、我国税收政策走向何方

  通过对世界减税浪潮和我国基本经济形势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是不适宜运用减税政策的。但并不是说,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税收政策无所作为。从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一直是“一个轮子转”——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税

  收政策的作用微乎其微。从2003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以看出,2004年将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增发国债。笔者认为,在2004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给予税收政策一定的“用武之地”,但不是运用减税政策,而是对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逐步控制税收的增长速度,积极推进税费改革,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这虽不是减税政策,但可以溶入到积极财政政策中去,共同发挥调节作用,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一)税制的结构性调整

  对我国现行税制的调整和完善,包括调整现行的主体税种(增值税、所得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增加某些必要税种(社会保障税、环境税、遗产税等)、充实完善某些税种(资源税、房产税、城建税)以及在税负上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近期内迫切要解决的是增值税的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企业所得税税率及其税前扣除项目调整和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也可以考虑通过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适当减轻企业税负,为企业进步、增强投融资能力和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持续扩大内需和增加有效供给创造更有利的税收环境。

  1.生产型增值税尽快转向消费型增值税。目前,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10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只有我国和其他少数国家采用生产型增值税,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制度。生产型增值税既有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作用,也有抑制投资膨胀的作用。而我国的生产型增值税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制定的,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一是,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中所含税款不予抵扣,造成谁投资谁纳税,与我国当前鼓励投资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二是,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税负不平衡,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产业固定资产比重大,税负重,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三是,国家对进口先进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而对国内生产的设备所含税款不予抵扣,造成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税负不平衡,影响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四是,生产型增值税存在重复征税的因素。为了扩大社会投资,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参照世界上大多数

  国家的做法,应尽快将生产性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

  但是,也要考虑到,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因为缩小了税基,如果不相应地提高税率,则实质上是对企业的一次全面减税,将会直接减少当年的财政收入,同时对企业投资普遍采取鼓励措施,也有可能引发新的重复建设,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需要权衡轻重,谨慎选择。如果从全局考虑,目前还不适宜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可选择部分有机构成高、投资量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设备投资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抵扣,而后积累经验,再逐步到位。同时,可考虑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将征营业税的一部分税目改征增值税,使其在增值税转型过程中不至于减少财政收入。

  2.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提高我国国内企业竞争力,必须平衡内资、外资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增强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全面贯彻税收的国民待遇原则。因此,需要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制,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办法。统一企业所得税应按照扩大税基、降低税率的原则,解决好纳税人的确定、计税依据的选择、税率的设计及优惠政策的取向等问题,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奠定基础。由于目前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的差距较大,新税制必然要降低名义税率,但降低名义税率是为了缩小与实际税率的差距,而不是降低税负,更不是减税。

  3.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大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增长的潜力很大,同时不同阶层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在拉大,要求通过个人所得税进行有力的调节,因此,个人所得税急需进行改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也要加强。主要措施是:税制模式近期应改为混合制,远期应向综合制过渡。扩大征税范围,缩减减免优惠,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针对目前劳务报酬、稿酬、财产租赁、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分项征收办法存在严重的偷逃税问题,研究进一步扩大综合征收的所得项目;调整现行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和级距,提升高收入者的适用税率,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力度;对仍需要采用分项征收的居民所得,实行更为科学的征收管理办法。完善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也是当务之

  急,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对税负而言,不是减轻税负,而是通过完善税制和加强征管,增加个人所得税收入,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功能和经济调节功能。

  4.改进和完善消费税制度,强化消费税的凋控功能。目前我国的消费税制度包括的商品范围较窄,有些征税项目设计也不够合理,在征收制度上存在一些漏洞。完善消费税的基本思路:一是调整征收范围,对某些奢侈品和对环境损害较大的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高收入人群的高消费行为课征税收,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对有害环境的消费品征税,可以限制某些产品生产,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对目前征税范围内的已不属于奢侈品的税目剔除,如普通化妆品,汽车轮胎等。二是对现行税制中有些产品的消费税税率和征收环节进行适当调整(税率的高与低,消费税是实行价内税还是价外税),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确定合理的税负水平。三是完善征管办法,解决一些生产企业偷逃消费税的问题。四是改价内税为价外税,实现消费税的价税分离。

  5.其他税种的改革。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开征新税种,停征部分税种,改革财产税,重塑地方税体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将现行的社会保障统筹改为统一的社会保障税;结合资源税改革,征收环境税;研究征收证券交易税、遗产税等;改革现行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征收独立的城建税和教育税;统一内外两套车船税和房产税,全面改革财产税体系,为重塑地方税体系打下稳固的基础。

  (二)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

  借这次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之东风,完善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配关系,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

  1994年我国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是在保证地方既得利益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还没有完全从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出发,解决政府间纵向和横向财力分配的合理和平衡问题,政府的职能没有重新界定,事权划分依然如故。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分税制,其财权的划分必然缺乏牢固的基础。目前体制中设计的分配格局是以现行税制划分为基础的,随着各税种收入格局的变化,进一步调整税种划分是不可避

  免的。比如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及一些将新设的税种,当前的收入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很强,将来的发展必然引起分配格局的变化,从而要求重新划分税种。按照政府职能分工层次标准和公共产品受益标准,将涉及到全国范围的、宏观经济稳定的、收入分配公平的税种及税基分布极不均匀的税种划给中央政府;将涉及地方性的、便于地方管理的、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税种划给地方政府。

  我国的分税制应实行以分税分率为特征的彻底分税制,即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而不设置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在税收立法权和管理权方面,应适当下放权限,以体现集权为主、分权为辅的指导思想。中央与地方分别对各自所有收入行使立法和管理权。建立科学、可行的转移支付方法,弥补地方经常性收支缺口,缓解横向非均衡,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当前关键的一环是测定收入能力、支出需要,重新确定收支基数,使之规范化,然后逐步向规范的“因素法”靠拢。调整我国的政府级次,加强民主监

  参考文献

  [1]陈共.积极财政政策及财政风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阮宜胜.财政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3]李敏.美国90年代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及其启示[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2).[4]安体富,林鲁宁.宏观税负实证分析与税收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5)

篇四: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

  

  CHINACOLLECTIVEECONOMY基于“减税降费”探析财税改革

  与财政政策运用■

  赵娟摘要: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时,“减税

  降费”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减税

  政策,企业要持续地健全

  的政策,对于成本的和控制"的管理制实现一个刚起步的态,在经济稳定的态

  中,相关的财税制度改革提供了

  加可

  度,增

  内

  控制,保可以及时地

  降费可以显著完善经济环境,而且可以更

  好地落实各种财政改革政策$在经济发展

  靠的保"在这情况下,对于现阶段的财税制度以及政策

  改革时,要

  分

  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掌握各种财政政

  策,降低发展时期的工作难度,确保能够

  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三)税制改革要求企业增强内部控制

  地联

  财税制度

  开展创

  和分析,改革和

  业会计内

  控制制度不,以

  时的发展,要

  f政策新规持续地

  制度在的7;内控控制

  的正确方向,在实践时

  检验和改,保可以

  置

  加合理、更加

  的财税制度"三、“减税降费”改革和对于财政政策

  的使用关键词:减税降费;财税改革;财政政策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增快,财

  制度

  具[善的内中,国制度,增税改革变成了宏观调控时期的重要工作

  的内控制度不

  以

  实际的作用

  内容"本文分析了财税改革和财政政策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减税降费的作用和具体

  和,业

  不具

  (一)减税降费造成的变化控制人才等"在税制改革

  要持续地健全

  的经

  公共

  的总支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占

  了较大的比例,随着经济的发

  的落实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的人员提供

  一定的参考。-、减税降费政策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了较多的减税降费的政策,业

  展和进步,公共

  支出也变得越

  越多,内

  控制,体的成本"减居民

  活水平持续增。中型企业和小型

  &

  一

  "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发生的变化企业可以充分地用税率降低的优势来

  增

  现阶段在我国有着较多类型的会计

  二、设置财税制度改革体系的重要性&

  一)打造社会主体特色财税制度体系

  的实力,地抢占市场,增法律法规,减税降费政策中涉及增值税

  和社会保险费制度等的变,中给会

  的竞争力,不仅,减税降费

  社会主义市场现

  的财税制度体

  系,有助于政

  经济的发展和

  步提供

  加可靠的保"

  计法规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所以会

  地落实财体,相关的内容涉及

  了分地

  市计法规以及制度

  要

  变

  的情况

  调整"在进行减税降费时,也需要

  制改革

  现

  场的自发性,促

  市场竞争的科学发展,减少恶意竞争的,提升工作人员的工

  制度和现

  税体等内不断地改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

  容。

  我国在

  社会主义

  财税

  制度体

  时,要

  分

  经济的发展

  作

  性,动力"业的发展提供

  多的于业,在

  的变

  规

  度,改革时,需要

  发工作,提

  体的现,地借鉴先进的经验

  实,系,落减税降费持续深,个人

  *

  税对于薪酬的划分持续降低,人们的生

  健全的业财

  工作制度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税实情地

  在的各种发展

  及

  制度,地,具中国

  社会主义的财税制度体

  活

  工作变

  改

  了,并且幸福指数在地保

  减税"不断提升"

  调税率可以使得财政的值"(二)税制改革需要企业增强内部控制

  不仅,为了减小我国和发达国家之

  间关于财税制度的差异,要充分地掌

  握实际国情和经济点,的社会主

  义

  财税制度,加透明,经济的发展

  ]工作,提经济支工作的紧一个稳定可靠的环境。减税降费有助于

  张感。税

  和财

  业会计内

  控制

  的相关的控制制度不,以

  时

  的发挥加显经济实发展

  等,要

  相关的规

  制

  著的价值和作用"(二)

  确

  制度过程际情况和平均的入情况来选择合的方法

  调,保可以提

  政策的科

  度

  在的。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相关的控制制度

  以

  分地

  实际的效果。如今税制改革速

  现阶段,各个国

  开始积极地

  :

  财税制度,相关的改革速度

  在不断增

  快,我国对于财税制度的研究和设置处于学性和合性"

  对于财税政策的落度持续增快,国

  了较多的减税降费实有于提

  工作的稳定性,F可以及时地调

  在的不合

  分,之

  中国集体经济

  83财税金融后把预算结果当作基础,增强对于资金

  的管理和控制,确保财政工作能够顺利

  工作计划出现,在财政拨款之后进行握不够细致进而产生了一些问题"所以在

  期政府

  的建设工作"通过增强对于财政收支

  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可以显著

  小

  企业

  供更财务危机以及融资方地进行"(二"科学运用稳健的财政政策通过落实减税降费,可以实现对于公

  共预算波动的控制,而且能够减少财务支

  财政宏生

  建的方

  观调控的准确性,营造良好的政府影响,面的困难,给创业企业供更加可靠、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发展期能够对于

  企业发展

  财政

  设

  的信服力"

  在不断加大,进了财政部门内产业进行财税减轻政策,减出,确保公共工程建设的资金支出变得

  更加明晰,财政政策能够充分地显示出

  部结构的深入,降低了财政决策的失少在劳动报方面的支出,增强企业在运

  率,能够更好地进财税改革工作的顺

  利落实"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进步的财税

  措施营过程中的产业的理能力"落实方位、方,增强企业的市场更

  的经济和社

  效益,实际的作用和效果"在这个时期,科学

  合理的预算可以有效地控制财政赤字,,而且可以减少政府的负债率,选择合理

  供充足的资金来进行资"

  的方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小经济发展对于政

  策的,在政策落实时

  经济的发展

  进行,确保可以充分显示政策的优势和价值,产生经济

  风险"在政策运行时,因为有关的财务

  工作有着

  的滞后,会

  政策的顺利落实"在处理

  时,产生的因素,选择合

  理的应对

  "传统的政府财政工作,

  债务

  增,政府债务得越来越大,进而

  产生

  的"

  的财政政策有于

  预算

  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而且可以实现

  有效地控,产生

  的"在

  预算的工作过程中,减小财政的赤

  字率,充分地

  债务,设置合理的,确保预算工作能够顺利地落实"后

  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减少财政工作的率,得财

  政工作变得更加灵活,而且有于促进

  财税改革"(三)增强财政收支的管理控制力度

  在落实减税降费工作的过程中,增强对于资金支出的控制,保财务工作

  的顺利落实"选择和民生

  的来当作基础,对于

  生活水平的求,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选择压缩其支出

  的生

  支出求"支出项目的压缩率

  控制在合理的,而且需要在

  的时增强对于财政工作的管理和控制"如今资

  金支出,能够实现对于资金通

  作的控制,保障资金用的确性和可"财务管理工作

  确保

  个支出

  地记录资金的体用况,支出工作的透明化程度,支出工作

  的广泛,在进行报表时,使用资金支出发票开展

  的工作,避免产生败的问题"在这个时期,部门收财政拨款

  之前

  地分析体的工程计划,:升工作步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E84^2021年

  14期(5月)(一"设置健全的财政制度体系

  资产

  加速,增强企业资

  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

  增运营能力"减小税收负,得企业能够

  快,结构性减税降费得到了社

  界的有效地理资金危机,改善企业对于资金

  高重视,如今对于这种形式

  保持的用,确保可以充分地显示出减税降费

  一个长远的眼光和先进的思想,确保可

  的作用和

  "以

  制以及政策来实现协的同步总地,正确落实财政政策有助于和进,得税收可以保

  个

  的进财税

  的发展和进步,这属于财政状态,保障国家财政以及社的稳定,如

  工作的重

  分,减税此有于善社会福利制,更好地

  降费属于财政

  的重

  基础保"因为实现政府以及党的建设,为建设社财政工作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进

  义特色国家提供保"通过对于西

  行经济工作时,合理地落实

  的工方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分析能够看出,

  作,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正确地贯彻改

  这些国家因为想要保障社的,:

  思想和

  方,经济的发展

  供更

  进经济的发展,会选择激

  资本市场,促

  加可的保障"进多边贸发展,地进行减税降费

  参考文献:等,福利支出在财政收入的占

  f[1]

  张晨艳.分析经济发展新时期下我

  上升,进而

  体的发展速

  增快"国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坚守与创新[J].纳税,

  能够看出,减轻财政体系制,属于保

  2019,13(36):15.社

  的,实现各项政[2]

  王新梅?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发挥专

  府职能的基础保"业新锐在财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

  (二"设置完善的税收管理体系外资,2019(24):41—42.税收和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企业的利

  ⑶高珂,龚浩.基于地方视角的明代

  益有着紧密的系,想保障企业

  的#

  一条鞭法”财税改革[J].地方财政研究&

  公,市场的稳定发展

  增强2019(12):101—1052112.税收的和管理,设置健全的审计体

  [4]

  廖呈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财税法

  系重视完善税收管系,对学研究范式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法学评

  内

  地进行,方

  个论,201&13(02):50—63.构能够更好地进行

  和,确保纳[5]

  ,张

  .改革

  财税体制

  进

  税人能够及时地

  税,给纳税

  供经济高质量发展[J].财政科学,2018(12):5—

  更加

  的服务"不

  此,营造18.一个良好的纳税环境,确保

  税

  能够意

  ⑹陈益刊.财税40年:从经济改革突

  识到纳税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地进行纳

  破口

  国家治理支柱[N].第一财经日报,

  税,保市场秩的和公,充2018—12—18(A14).分地显示出

  政府职能"不

  此,这[7]

  中国发展改革蓝皮书:提出建立样也能够进企业顺利地进行产业,代

  财

  税

  体

  制

  方

  [J].

  中

  国

  ,充分地合

  资,在社

  义市场体2018(12):11—12.制中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应对能力和整

  [8]

  ,

  .体的"改革发展

  ——改革开放40年:外(三)改进税收优惠措施

  经贸财税金融体系改革回顾与思考[J].国

  个企业在发展时

  于市场体

  际商务财会,2018(12):3—7215.制难以

  发展,对于财税政策的(作者单位:山东省蒙阴县财政局)

篇五: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练习

  1.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统筹布局、规划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A.法律手段

  B.道德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2.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下列选项能体现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是()A.烟台市投入10亿元开展水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B.中国海尔集团并购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白色家电业务

  C.上海市政府对在校大学生提供生活补贴

  D.中央财政拨付资金10.5亿元用于云南地震救灾

  3.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十九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下列举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

  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②大力发展证券、银行等金融业,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风尚

  ④实施减税降费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有些第三方购票平台因为可以“离线自动抢票”,为旅客购买车票带来了便利,但因其强制搭售意外险的做法却引发争议。强制搭售意外险的做法

  ①违背市场交易规则

  ②违背市场准入规则

  ③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9④反映了市场的盲目性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标是

  坚持党的领导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D.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7、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这是国家宏观调控采用的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C.货币政策D.分配政策

  8.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在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民营资本开始崭露头角,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共领域约束民营资本投资的“玻璃门”。这有利于()①创新市场运营模式,降低基础设施的成本

  ②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④加强政府企业合作,推动资本融合发展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9.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市场机制的作用表现在()①市场像一只“看得见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配置

  ②通过制订计划,调节长期的供需变化

  ③通过市场竞争,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④市场能通过价格变动较及时、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合理配置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2019年8月中旬,新京报记者在宁夏中卫市等地调查发现,在当地枸杞交易市场,部分不法商户贴牌“中宁枸杞”销售,还有个别商户,为了让干枸杞防虫、卖相好,用严禁用于食品行业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都能损伤人体肝肾。材料表明,市场调节存在()A.自发性B.盲目性C.滞后性D.竞争性

  11.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应当()①运用经济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②运用经济手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③运用行政手段,设立污染举报电话

  ④运用法律手段,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下列属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是()

  A.中央财政增加对军烈属抚恤金额

  B.某手机企业因芯片供应不上而停产

  C.中国人民银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D.国家减税降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

  A.调整生产经营,推动科技进步B.引导生产经营,遵守行业规范

  C.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D.进行科学管理,实行宏观调控

  14.对漫画《摇身一变》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摇身一变》作者:王铎

  ①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

  ②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③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④名人效应影响价格是市场调节盲目性的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2019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大力提质增效”旨在

  ①压缩财政支出规模,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②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挥财政保障民生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主观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年以来,某公司向贫困地区学生捐赠价值近2000万元的优质学生奶;连续七年独家支持某省中学生“自强之星”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为100多位学子捐助助学金;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并以产业扶贫形式进行精准扶贫,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二

  某公司违规技改并试生产,将氨氮含量超标数十倍的废水直接排入江中,导致沿江城市近百万群众饮水中断达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需5年时间的治理才能基本恢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履行经济职能引导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4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也存在“市场缺陷”,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都亟待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本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团购”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职业团购网站通过与商家合作,采取“团体+实体店”模式,推出团购的产品和服务,供消费者选购。“网络团购”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然而,消费者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也遇到了“欺诈”“违约”等问题。网购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购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正是这些还有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迅速发展的网购。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继续采取措施规范引导网络市场发展,净化网购市场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为规范网购市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改革开放重新出发的年份,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稳中求进,是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也是发展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知识,分析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国家应如何施政?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批批民营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进步、产品的颠覆,推动时代发展,引领行业及社会变革。但也要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受到不少营商环境的约束,如: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市场准入壁垒;一些民营企业投资还面临“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问题的阻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练习答案解析

  1.2017年7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统筹布局、规划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网络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A.法律手段

  B.道德手段

  C.行政手段

  D.经济手段

  【答案】D【详解】AC不合题意,题中未涉及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B说法错误,道德手段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故选:D。

  2.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和市场。下列选项能体现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是()A.烟台市投入10亿元开展水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B.中国海尔集团并购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白色家电业务

  C.上海市政府对在校大学生提供生活补贴

  D.中央财政拨付资金10.5亿元用于云南地震救灾

  【答案】B【详解】A属于政府行为不是市场配置资源,B属于市场竞争行为,是市场再进行资源配置,C政府行为,D政府行为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故本题选B。

  3.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融合推进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增收”,并未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农村土地在性质上属于集体经济,①错误。材料侧重于农村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未体现城乡一体化,④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4.十九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下列举措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

  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②大力发展证券、银行等金融业,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③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风尚

  ④实施减税降费的宽松货币政策,让企业轻装上阵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详解】大力发展证券、银行等金融业,促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可能导致经济由实向虚,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②不符合题意;减税降费属于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④错误。故选C。

  5、有些第三方购票平台因为可以“离线自动抢票”,为旅客购买车票带来了便利,但因其强制搭售意外险的做法却引发争议。强制搭售意外险的做法

  ①违背市场交易规则

  ②违背市场准入规则

  ③体现了市场的自发性9④反映了市场的盲目性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D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因不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而盲目决策,材料未涉及市场调节的盲目性的相关内容,④与材料无关,排除;市场准入规则规定了哪些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材料未涉及市场准入规则的相关内容,②与材料无关,排除。故本题选D。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标是

  坚持党的领导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D.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答案】A:“坚持党的领导”是原则不是目标,A不符合题意。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不符合题意。D: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这是国家宏观调控采用的财政政策B.产业政策C.货币政策D.分配政策

  【答案】A:财政政策实施主体是财政部门,A不符合题意。B:题干未涉及对产业的政策,B不符合题意。D:题干未涉及分配政策,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又称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在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民营资本开始崭露头角,打破了长期以来公共领域约束民营资本投资的“玻璃门”。这有利于()①创新市场运营模式,降低基础设施的成本

  ②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

  ④加强政府企业合作,推动资本融合发展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解析

  ①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基础设施成本下降的问题;③“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的表述错误。故选B。

  答案

  B9.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重要经验。市场机制的作用表现在()①市场像一只“看得见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流向,实现资源配置

  ②通过制订计划,调节长期的供需变化

  ③通过市场竞争,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④市场能通过价格变动较及时、准确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合理配置资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①错误。通过制订计划,调节长期的供需变化,该行为的主体是政府等国家机关,不属于市场机制,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2019年8月中旬,新京报记者在宁夏中卫市等地调查发现,在当地枸杞交易市场,部分不法商户贴牌“中宁枸杞”销售,还有个别商户,为了让干枸

  杞防虫、卖相好,用严禁用于食品行业的工业硫磺熏制枸杞,或用焦亚硫酸钠对枸杞浸泡烘制。而硫磺中所含的砷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都能损伤人体肝肾。材料表明,市场调节存在()A.自发性B.盲目性C.滞后性D.竞争性

  解析

  盲目性是指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材料未涉及,B项不符合题意。滞后性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材料未涉及,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竞争性不是市场调节的局限性,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应当()①运用经济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②运用经济手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③运用行政手段,设立污染举报电话

  ④运用法律手段,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调控,②错误

  “中央安排专项资金治污”是运用经济手段的表现,④错误。故选A。

  1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下列属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是()

  A.中央财政增加对军烈属抚恤金额

  B.某手机企业因芯片供应不上而停产

  C.中国人民银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

  D.国家减税降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答案】BA:“中央财政增加对军烈属抚恤金额”属于社会保障,主体是国家,不属于市场配置资源,A排除。

  C:“中国人民银行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属于货币政策的调整,属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属于市场配置资源,C排除。

  D:“国家减税降费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属于财政政策的调整,属于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属于市场配置资源,D排除。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

  A.调整生产经营,推动科技进步B.引导生产经营,遵守行业规范

  C.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D.进行科学管理,实行宏观调控

  【答案】CA:价格的涨落能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经营,但“推动科技进步”与价格的涨落没有直接的关系,A排除。

  B:价格的涨落能引导生产经营,但市场主体是否遵守行业规范与价格的涨落没有关系,B排除。

  D:材料强调的是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而“进行科学管理,实行宏观调控”属于发挥政府的作用,D排除。

  14.对漫画《摇身一变》反映的经济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摇身一变》作者:王铎

  ①这是市场调节自发性的表现

  ②市场交易应该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

  ③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④名人效应影响价格是市场调节盲目性的表现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③: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说法错误,排除③。

  ④:市场调节盲目性是指由于人们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他们的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当某种商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往往一哄而上;反之,则一哄而退。名人效应影响价格本质上是供求关系对价格影响的表现,与市场盲目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

  15、2019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大力提质增效”旨在

  ①压缩财政支出规模,缓解财政收支矛盾

  ②加大财政支出力度,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发挥财政保障民生的作用,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的缺陷。①: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增加财政支出,而不是压缩财政支出规模,①错误。

  ②: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不能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因为市场失灵是市场调节固有的缺陷造成的,②错误。

  主观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年以来,某公司向贫困地区学生捐赠价值近2000万元的优质学生奶;连续七年独家支持某省中学生“自强之星”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为100多位学子捐助助学金;向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并以产业扶贫形式进行精准扶贫,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材料二

  某公司违规技改并试生产,将氨氮含量超标数十倍的废水直接排入江中,导致沿江城市近百万群众饮水中断达26天,直接经济损失约3亿元。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需5年时间的治理才能基本恢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通过履行经济职能引导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答案:(1)加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采取便企利企的激励和优惠措施(2分)调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出台标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3分)在全社会营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1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过4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但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既存在政府干预过度,也存在“市场缺陷”,政府作用和市场功能都亟待进一步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经济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

  答案:(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3)市场调节有局限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病。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政府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克服市场缺陷。(4)我们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购已经成本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网络团购”是一种新的消费模式。职业团购网站通过与商家合作,采取“团体+实体店”模式,推出团购的产品和服务,供消费者选购。“网络团购”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然而,消费者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也遇到了“欺诈”“违约”等问题。网购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购物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正是这些还有待解决的问题阻碍了迅速发展的网购。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继续采取措施规范引导网络市场发展,净化网购市场环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为规范网购市场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政府制定公平、公正的网购市场规则是规范网购市场的有力保证。通过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对网购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坚决打击各种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以保证网购市场的有序进行。政府要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网购征信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网购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2)网购市场活动参与者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企业经营者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诚信观念,维护企业信誉和形象,坚守职业道德,依法诚信经营;消费者要提高自身辨别能力,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3)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依法制定本行业的经营规范。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改革开放重新出发的年份,对于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稳中求进,是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也是发展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结合材料,运用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知识,分析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国家应如何施政?

  答案:(1)宏观调控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增加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2)①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②政府可以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存贷款利率、增加信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③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目标。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一批批民营企业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的进步、产品的颠覆,推动时代发展,引领行业及社会变革。但也要看到,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受到不少营商环境的约束,如: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市场准入壁垒;一些民营企业投

  资还面临“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问题的阻碍;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

  答案

  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法保证民营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放宽市场准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④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消除和破解制约民间资本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政策环境,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并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推荐访问:减税降费是什么财政政策手段 减税 财政政策 手段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