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1000字论文怎么写(4篇)

时间:2023-05-04 17:28:02 浏览量:

篇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1000字论文怎么写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伴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举国上下重新瞩目入世的影响与对策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就此谈几点想法。

  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任务与意义

  如果对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作出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其基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历史,即其产生、推进和形成的历史演变过程,揭示该理论是在我国哪些不同历史时期受什么样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经济开放实践的影响而产生与发展的;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理论观点是怎样发展演变的;对这一理论产生与发展发生重要影响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见解和观点,如何评价其历史地位;在同一历史时期就一些重要理论问题有哪些重要的不同认识;这一理论的演进过程经历了哪些大的阶段,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规律性,等等。

  另一个方面是考察这一理论的发展现状,即在概括介绍现阶段占主流地位的观点和理论界对各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的基础上,分析所取得的理论成就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同时,针对学术界就一些主要理论问题产生的不同认识作进一步的分析,结合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作前瞻性研究。

  之所以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是由中国经济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内在需要所决定的。首先,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思想源远流长,并对现代经济理论有重要影响。即使自近20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也伴随实践的发展而经历了不断演进的过程。对这一理论的历史是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理论发展研究不能停留在史的考察上,只有深刻把握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的现状并开展深入和具有前瞻性的探讨,才能使“经济理论发展研究”臻于全面。而后一种角度恰恰是现今中国经济思想研究领域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论著只停留在思想史的考察之上,过于侧重学术性,影响了经济思想研究服务于指导实践的功能的发挥。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研究应避免只承担思想史研究任务的作法,注意就理论现状部分做出自己的研讨,也就是说要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研究特点、重点问题、历史任务及发展趋向等作出分析和概括。

  从上述两个方面研究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任务量很大,但在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很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1.有益于促进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深入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学界结合对外开放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特别是围绕对外开放战略、引进外国资金与先进技术、国际贸易与金融、经济特区与区域开放、“三资”企业及其管理、加入国际贸易组织等方面出版了不少著作,发表了大量论文。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政府决策部门在总结实践经验、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许多指导我国正确实行经济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其中同样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有关理论和思想。但是目前还缺少较为全面总结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理论发展过程的著作,并且在经济学界近些年全面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时又存在对此方面注重不够的情况,这显然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条件下总结理论发展经验,推进理论建设与时俱进的需要。(注:笔者近几年就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之际出版的总结经济理论发展方面的若干著作和一些研究跨入新世纪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著作进行了初步考察,感到一些论著在作出很多学术贡献的同时却对总结经济对外开放理论的发展与经验方面注意不够。例如在《经济理论20年著名经济学家访谈录》(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中选择了15个重要理论专题,却没有对外开放方面的题目。在《中国经济学家代表作精选(1978-1998)》(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中选了14位著名经济学家的代表作,也没有一篇论文是研究对外开放的。在《影响中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论文精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中,共选录160多篇论文,只有一篇关于经济特区方面的文章。在《跨世纪的预言》(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中,有65位经济学学者透析中国经济走势,只有5篇文章从局部的角度思考了经济开放涉及的问题。这种情况固然与我国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存在许多重要问题需要着力探讨有直接关系,但却与对外开放在实践中支撑我国近20年来经济发展的地位不很相称。此种情况在近几年出版的研究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著作中也有所反映,如《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等。)因此,对经济对外开放理论作出较为系统的考察与分析,从发展历史的角度总结其间的规律性认识,从发展现状的角度概括其特点并找出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无疑会促进此理论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更好地发展,使这一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事业全局的理论更加丰富和深入。

  2.有益于加强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一是可以帮助深入进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研究经济对外开放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但很长时期,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没有这一块内容。在建国后对我国政治经济学影响颇大的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虽论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但只讲前苏联阵营内部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排斥这些国家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国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没有对外经济关系的分析发展到在社会主义部分的某一章中加进了少量有关介绍,再发展到单独设臵了“对外经济关系”一章,直到我国将对外开放确定为重要国策,才开始从真正意义上阐述了经济对外开放的理论。但是,受教科书的性质、篇幅等限制和影响,书中展开的是一般原理,往往概括介绍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原则、形式等。因此,对我国经济开放理论从发展历史到现状进行系统考察与分析,将有利于展开和深入研究对外开放的基本理论,使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这一越来越显示出重要地位的部分得到充实。

  二是可以提高中国经济思想史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学科研究的水平。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我国学术界是个较老的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始就已经先后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建国后,一大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从通史的角度出版了不同特色的专著,但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古代和近代的思想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以来,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宽,研究程度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出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1?和加强了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

  ?2?但是研究专题主要集中在经济学基本理论,国内经济改革、发展理论乃至应用经济理论方面。一些有关对外开放思想研究方面的专著也属于较早时期的断代史,如《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研究》(1992)、《中国近代利用外资思想研究》(1994)等。?3?可见,系统研究我国经济开放理论的演进过程,尤其是把重点放在当代理论与近20多年理论发展的考察之上,可以对中国经济思想史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促使这一学科朝着更全面完善的方向发展。

  此外,由于经济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由于对外开放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加强经济开放理论的系统研究还会对中国发展经济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等学科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3.有益于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顺利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基于跨世纪条件下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特点和我国特殊国情,我们肯定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也不能简单依据我国原有的理论认识来办事,而应当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理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现实,探索有效指导实践的新理论。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的主要目的正在于此。通过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对外开放实践的历史经验,努力揭示这一理论的发展规律;通过剖析这一理论的现状,找出其需要继续深化和发展之处,正可以推动这一理论朝着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的方向前进,这将为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工具和有利条件。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臵!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如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最好每项两个成就)

  谢谢!

  最佳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

  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

  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

  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

  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

  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

  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

  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

  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

  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

  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

  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

  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新局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

  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

  社会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

  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

  求实效形成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

  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

  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进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

  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抵制了

  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全面规划了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实现工

  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伟大构想。

  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

  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担

  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

  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

  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应用于生

  产,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业方面,我

  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计

  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工业

  方面,则必须应用以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用

  于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至于国防现代化,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此外,决策的自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都离不开科学技

  术。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四个现

  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

  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

  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

  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P135~136)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20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论断的认识

  。改革旧的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国的现代化扫清了障碍、开辟了道

  路,改革使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行为方式、思维方式

  完成了现代化所要实现的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全面改革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也为实现全面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开放,不仅适应了世界经济的客观状况和发展趋势,也推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已经越来越离不开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在贸易、科

  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高了我国的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扩大了对外贸易,弥补了国内建设资

  金的不足,这一切都是推动现代化的直接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被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持久动力而被继续坚持下去。实践也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3.政治稳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障。在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和

  困难,如众多的人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源相对短缺、交通运输紧张、就业压力大、生态

  环境恶化等。在这样的国情下,如果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建设,就能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反之,如果政治不稳定,社

  会动乱、人民内部发生分裂,那就不仅会加剧原有矛盾和困难,而且会丧失我们的有利

  条件和优势,现代化

  的实现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持政治的稳定是实现现代

  化的重要保证。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P284)为此,所有

  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设计都要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首位,一切有关现代化的方针、政策、方案都要服从于稳定这一最根本的大局。

  4.必须把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

  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现代化建设

  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统一起来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臵,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们不仅要把眼前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搞好,还要为我们

  的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粮,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我们不能为谋求一时的发展而以牺牲长久利益为代价。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吸纳和借鉴了

  世界的和我国的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真正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经济的、政治的

篇二: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1000字论文怎么写

  

  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其根本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篇三: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1000字论文怎么写

  

  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原因

  摘要

  近年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变革,极大地改变了国际社会的格局。本文将探讨中国在这一历史性时期内取得成就和变革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

  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原因

  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和历史性的变革,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背后,是中国从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改革。本文将探讨中国在这一历史性时期内取得成就和变革的原因,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政治因素

  中国的政治发展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一是党的领导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了党的领导能力,推动了国家发展。二是完善了体制改革。近年来,中国在完善和发展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了行政管理体制,加强了政府财政管理,推动了政府改革,促进了国家发展。

  二、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也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一是改革开放政策。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化,使中国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推行市场化改革。中国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金融业,建立了现代市场体系,促进了经济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也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因素。一是推行科学发展观。中国积极推行科学发展观,弘扬科学文化,坚持科学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国家发展。二是推动文化创新。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文化发展,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也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因素。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推动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改革了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了社会保障,推动了社会均衡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国家发展。二是加强社会和谐。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加强对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了国家发展。

  五、外交因素

  外交因素也是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因素。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与各国友好相处,增进彼此了解,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二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促进了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增强了国际社会的凝聚力,促进了国家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近几十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中国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方面的努力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市场化改革、科学发展观、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改革措施、社会和谐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为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四: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1000字论文怎么写

  

  论述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

  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治国理政、管党治党新境界,最根本的就在于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们党的核心、人民的领袖、军队的统帅。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要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政治定力和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在一代一代

  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的基础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大踏步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推荐访问: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1000字论文怎么写 历史性 根本原因 变革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