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3篇)

时间:2023-05-05 12:42:02 浏览量:

篇一: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劳动教育论文

  2021年全国新高考I卷曾提及劳动之类,并以此作为高考试卷作文选题。也引用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深刻指出劳动对于国家与人民的重要性。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以此,不仅论于体育,更直接指出劳动之价值。

  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我已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意义与价值。而我们对于劳动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字面的意思,更在于它拥有的内在含义。对于国家,我们应该意识到它的宏观性,在于以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审视下,对劳动有一种全新的认知与理解。我们应该对劳动有全面的认识,也在于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可如今,劳动问题已成为隐形的名族诟病。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年来,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排斥,从家庭到学校,人人都认为劳动教育与孩子成长没关系,因为考试没有它,升学不需要它。久而久之,劳动教育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除非上级行政部门或有关单位来检查此项工作,学校搞点临时花样点缀一下,它的教育内容与实际功能已悄然消失。甚至有的校园抵制体育文化,减少甚至根除体育课程。于是,一批又一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儿们成长起来了,于是,一批又一批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还在家务活中啃老,于是一批又一批成绩至上,体育无用论的倡导者们猖獗肆妄。大家都知道素

  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没有劳动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劳育人,以劳促体,以劳促智,以劳促素”。所以,让劳动教育回归,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素养,形成劳动习惯,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所有劳动教育光说不做等于白说,光说不练等于没练。正因如此,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在实践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力、出汗、出智慧,最后,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才能让学生在实践合作之中体验到相互合作所带来的快乐,更能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实践是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

  当然,对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宽泛。我们不能把劳动仅限于劳作与工作,更重要的是在于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劳动内容的丰富与理解。

  更大的,劳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技术人员的劳动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我们服务社会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劳动的。从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通过劳动打出了一片天地,他们通过捕猎,经营农业,度过了人类发展史上最艰难的阶段。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就是因为他的法律激励了人们努力的劳动,最终经过不断的积累是的秦国成为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最终统一诸侯国。在现代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激励着人们劳动,使得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最终,我们通过努力的劳动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如今,看似我们的劳动与国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我们通过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

  展的同时,国家也在不断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的劳动种类越来越多,我们所进行劳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一词也是频繁出现,网络上有很多夸赞劳动的评论,这表明我们的社会对劳动的态度是极其赞扬的,也表示着劳动并不是单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如此,劳动这个恒久的名词,每个时代似乎都有它的定义。但我们要明白,无论如何,劳动内在的精神与意蕴不会改变。我们要所追求的便是如此,而我们应当追求,必须追求。正如克雷洛夫所言——“至于我,生来就为公众利益而劳动,从来不想去表明自己的功绩,唯一的慰藉,就是希望在我们的蜂巢里,能够看到我自己的一滴蜜。”

篇二: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文重申了劳动之于人、之于教育的意义。提出了各阶段劳动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劳动教育对策

  劳动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劳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劳动实践,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现代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技能。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是和其他各育有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经历一个世纪艰难的摸索至今,劳动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外加的东西,一直没有溶于整个学校教育之中,成为它内在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以“智力本位”的应试教育盛行的情况下,我们的劳动课和实践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甚至流于形式。受这种功利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忽略了对劳动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的正确认知。这致使当前我们的学生出现了一下情况:上了大学生活不能自理;厌恶劳动,不愿干体力活,鄙视劳动人民;随意浪费水、电、粮食,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一些大学毕业生贪图享受,不愿下基层,频繁跳槽,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重申,探索劳动教育更好的实施途径。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之于人

  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劳动决定着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应的也决定着个人的收入水平。

  马克思说:“劳动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劳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劳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健体,锻炼我们的肌肉和感官。通过劳动使我们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者,克服困难征服困难的勇者。在劳动中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激发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劳动中,我们能更清晰地理解生产关系,领悟劳动和其他方面和谐发展的道理,找到自我发展1的途径。从事不同的劳动,能加深人们对各阶层人们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人生,找到生活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树立平等观念,克服人际关系障碍,维护心理健康。劳动中可以发展和丰富个性,促进个性健康发展。另外,劳动可以使人学会宽容、理解、诚信、珍惜时间……所以我们通过劳动改造社会的同时,也改造着人自身。哈佛大学教授布朗特说:“从小爱劳动的人,长大后会增强办事能力,而且会时常感到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劳动是愉乐人生的起点。”

  21世纪的人才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我们认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劳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劳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所以劳动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内容,也应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方式。

  (二)劳动之于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过程服务于劳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指生产劳动过程中口耳相传的经验传递。教育和劳动结合在一起。不幸的是,到了古代社会,社会两极分化,“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教育成了劳心者的专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排斥自然科学。由此,古代教育培养了片面发展的人:一方面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另一方面是年复一年的重复着简单的体力劳动的劳动人民。

  现代社会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多,体力劳动正向着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转化。劳力和劳心没有明确的界限,大部分劳动的性质走向“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成了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社会对教育的主要要求。现代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学校教育规模扩大,有了专门的理论支持,教育走向了独立。然而这种独立“又产生了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即劳动者的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的分离。”这种教育过程与劳动过程的分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教育“主智”和“应试”的倾向。这种脱离劳动的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缺乏一定的劳动素养,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为了使受教育者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成了必然选择。

  二、加强劳动教育的对策

  劳动人出生时的劳动条件是基本相同的,但成人后有的人仅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有的人则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表明在劳动能力上人与人的差别。另外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同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也影响劳动效果和个人的健康成长。以上个人的劳动素养是通过教育进行的。

  人的一生都在劳动,劳动素养的培养主要在青少年时期形成。我们要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劳动观念,年龄大些注重劳动能力的培养。学校里的劳动与社会劳动和家庭劳动有所区别。学校劳动有很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劳动的目的和性质上不同于其他劳动。它是一种以教师的指导为前提的,在内容上是有所选择的。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专业教育的劳动具有专业技能培养的性质。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

  (一)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加强劳动观念和简单劳动技能的培养

  我国德育的“五爱”中就有“爱劳动”这一条。可是随着我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状况,使我们的新一代远离了劳动、不会劳动、厌恶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追求安逸与享乐。这种状况很值得我们对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我们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渗透劳动意识,做好劳动设计,保证劳动教育时间,选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劳动教育质量。相关教育部门要编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课教材,健全劳动评价机制。我们认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1、在简单的生活服务性劳动和集体劳动中加强劳动观念的教育

  初等教育阶段教师要向学生灌输自我服务的意识,强调生活自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合理安排个人时间,并和家庭劳动教育做好衔接,增强教育途径的一致性。校园服务劳动要建立长效责任机制,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利主人翁意识。除了环境责任区的保护以外,可以通过分组分班种植花草树木,饲养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感情,学得一些劳动经验,培养劳动的幸福感和荣誉感。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长曾让一位农民给学校的小学生上劳动课。在这节课上学生不但获得了种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朴实的情感,增进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3“从此以后,孩子们亲切的叫他农民老师”。

  另外,教师要适当安排学生参加集体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或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劳动人民和火热的劳动场面,增强对劳动的感情。而且集体性的劳动可以加强集体协作,比在课堂上更能加强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沟通相互之间的感情。

  2、在劳动中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技能培养

  教师要通过劳动联系理论与现实,训练学生手脑并用。我们存在一种只强调书本知识,理论知识的倾向,忽略了学生技能的培养。建议在学习了一项原理之后,要适当进行试验性操作或强调原理的应用,要求他们动手制作小物品或模型,或结合社会调查试着写作文章,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并占有一定和教学时间,并作为学生成绩的一部分。

  3、注意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以劳动作为惩罚的手段

  一旦劳动意味着强制与惩罚,就失去劳动教育的意义,且易使学生形成对劳动的错误认识。

  (二)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的途径

  假如普通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基础,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则培养他们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直接培养劳动者。专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劳动是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列宁提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相结合,无论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还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都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的要求。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劳动有密切的联系,劳动教育便成了应有之意。另一方面,大学生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影响,贪图安逸舒适,金钱至上,追求高消费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严重。另外他们中有一些人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没有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差,经不住困难和挫折。还有一些大学生就业后频繁跳槽,稍有困难就选择逃避,为金钱随意放弃自己曾经的职业理想和手头的工作。这样做从社会角度看一方面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所以,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着未来劳动者的素质,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专业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劳动者的专业性4的核心因素。劳动教育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环节,在专业劳动中培养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而且更多的专业能力可以为就业增添砝码。从人自身来说,脑力与体力结合有利于缓解脑力或体力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勤工俭学或打工等劳动过程可以使学生接触社会,形成朴实的劳动观念。劳动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不同于道德上的说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生动课堂。

  鉴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此阶段的劳动教育相对于初等和中等教育逐渐走向了自觉,逐渐脱离老师的指导,而且劳动结果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教育方式一般是在校内建立本专业的科研基地,在社会上相关的劳动部门成立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课和值日周进行劳动等等。另外可以通过校内外的公益活动和实习和创业活动增强劳动能力。职业教育还有一些半工半读、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据《中国教育年鉴资料》的统计,我国60年代初高校学生劳动实践的时间约占在校总时间的20%~30%,那时的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十年动乱’时期高校劳动时间远远超过20%~30%,有的学校高达40%~50%,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受到很大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校劳动实践在教学计划外部分有了进展,但在教学计划内部分还不到10%。以上文字说明,高校劳动教育仍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充分利用好学生充裕的课外时间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劳动教育的教育规划,健全引导机制和评价机制,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篇三: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关于对劳动教育实施的认识与看法议论文

  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议论文800字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6月号在年级办老师的组织下,我们校学员义务给机关楼的人事处的三个办公室进行了清扫。风忽忽的刮,学员们还是热情饱满的认真工作着,顶着寒冷的天气,不怕冷不怕辛苦,将办公室的地面,桌椅和窗户都擦的干干净净。

  这次义务劳动的实践,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劳动,启发了我们在义务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劳动的价值。我们小组的同学毫不嫌脏,仔细地打扫着办公室,看着桌上,地面,窗台的明净,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都会心的笑了,都不因天气寒冷而退缩,是这些成果完全让我们忘记了劳累。

  义务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义务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使我们对劳动的概念了解肤浅。这次的集体义务劳动,使我们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老师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义务劳动,让我们对劳动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的光荣,让我们重视劳动,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义务劳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这次组织的义务劳动让我们了解劳动的光荣和价值。这次的义务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

  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该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不辜负党组织对我们的要求。

  “幸福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没错,劳动是最崇高的,劳动是最伟大的,劳动是最光荣的,任何成功都是由劳动得来的。只有劳动才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劳动,劳动最光荣!

推荐访问:论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2000字论文 劳动教育 对策 性及

最新推荐